寧舟浩 圖┃文

鄰近的村莊被拆遷,一條饑餓的流浪狗在廢墟中尋食。2018年2月,蔣家溝村。

《毛家工業園:一個村莊的城市化之路》刊發于2014年11月27日《南方周末》E32版,獲第三屆“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典藏大獎。

魯愛有清晨在村口自彈自唱,這是他特有的晨練方式。2018年9月

村委會在村口牌坊上懸掛國旗、張燈結彩準備過春節。2019年1月

“環保風暴”之后,孫家祥斥巨資在二十里之外有合法工業用地規劃的正規工業園買了廠房。他的理想是把家具出口到盛產高檔家具的意大利。

毛家村位于濟南市區北側,濟南黃河公路大橋北首西側1.5公里,大橋鎮政府西南方向2公路處,東、西分別與大王村、大劉村接壤,南鄰鵲山水庫,北鄰本鎮馬店村。2019年有135戶,462口人,耕地面積658畝。2019年6月

年輕的爸媽為孫遠綸慶祝滿月,在網上買了各種有趣的衣服拍照留念。2018年11月

在村頭聊天的年輕人。2015年5月

霧霾中的迎親車隊頭車。人們按照傳統習俗,在迎親的路上鳴鑼開道。2013年1月

張明寶和親屬一起參加母親的壽宴。現在村民的家宴已經很少自己開火做飯,大部分村民會選擇在附近飯店預定菜品。2012年11月

鞏平和準備播種玉米。隨著良種、農藥、化肥、機井和農業機械、農業保險的廣泛應用,每個家庭每年只需要在土地上工作大約十天的時間,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收成。2012年6月
自19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的變化是空前的。攝影師寧舟浩自2010年起四百多次來到毛家村,他用近十年時間記錄下這片土地上一系列劇烈而豐富的變化。
位于濟南市北郊的毛家村,不到八百畝的土地上建起了近百座家具廠,一個土地貧瘠的農村用二十多年時間快速成長為全鎮最富裕的工業村之一。
隨著濟南市政府“北跨”政策的落實,毛家村民即將離開故土,從村民變為市民。
毛家莊村位于濟南市郊區黃河岸邊,是一個人口不足五百的普通小村。在村里不到八百畝的土地上建了八十多家家具工廠,村民對外更愿意稱這里是毛家工業園。
大約二十年前,農閑時在城里打工的幾個村民帶回了家具制作手藝。隨著良種、農藥、化肥、機井和農業機械的逐漸廣泛應用,農民在耕地上的實際耕作時間越來越少。如今,每個家庭每年只需要在土地上工作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收成。伴隨著周圍城市快速發展和旺盛需求的帶動,毛家莊村生產的家具產品銷售到方圓幾百里,給村里帶來了可觀的財富,也讓村民擺脫了人均面積僅一畝多的貧瘠耕地的束縛。一個當年勉強溫飽的村莊逐漸變成了全鎮最富裕的地方。
如今在毛家莊村,農業收入僅占家庭總收入的很小比例。家里是否有工廠,是否出租廠房,子女有幾個在外打工成了財富多少的直接標志。為了提高工廠產能,村民們在住宅和道路周圍見縫插針地建滿了廠房和工人宿舍。然而,村里的道路、電力、給排水等公共基礎設施的不足及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問題和安全隱患,也開始讓村民感到不滿。能在城里買房的村民成了大家羨慕的對象,村民期望未來能夠在改善生活環境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使毛家工業園煥發出新的生機。
2017年,隨著濟南市政府“北跨”政策的逐步落實,毛家村所在地被劃為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所在區域將成為新城區的“沿河風貌帶”;2019年12月10日,毛家村全村簽署完拆遷協議;2020年1月2日,毛家村正式開始拆遷。
這些村民即將離開世代繁衍居住的土地,成為村子歷史上第一代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