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少軍 成少飛 張國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呼吸內科) 編輯/明月

最近,來我院“肺部小結節多學科聯合門診”就診的張女士體檢時胸部CT發現了一個4mm的肺部小結節。又恰逢著涼感冒,出現了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便與體檢發現的肺部小結產生聯想,她憂心忡忡,擔心自己得了肺癌。
醫生仔細查看張女士的胸部CT片后,認為這個小結節邊界清晰,可能是以往感染留下的痕跡,無需驚慌,定期隨訪即可,這讓內心糾結的張女士放心地回家了。
許多人看到體檢報告上“肺部結節陰影,或者肺部小結節陰影,建議隨訪”的字樣,總是擔心自己患上了肺癌而焦慮不安。其實“肺部結節陰影”并不意味著就是肺癌,不必為此“糾結”。
下面就大家擔心的一些問題做出解釋。
肺部小結節是肺實質內圓形或類圓形、境界清楚或模糊、直徑≤3cm、周圍由含氣肺組織包繞的軟組織病灶。對一些CT常規查體發現的、無任何癥狀的、直徑≤5mm的微小磨玻璃樣病灶可以考慮是肺腺癌中的浸潤前病變,如果直徑>10mm,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應連續CT跟蹤掃描,因為這類惡變率可能會在5%左右,建議應以查出之日起,在第3個月、第6個月、第12個月、第24個月分別作CT檢查。
肺部小結節除了有肺癌、肺部先天性發育異常之外,許多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現為肺部小結節,包括肺部各種肉芽腫、肺炎、肺結核、肺真菌病、支氣管擴張、良性腫瘤(如錯構瘤、炎性假瘤、腺瘤)以及一些肺部解剖支氣管、血管的變異或者畸形等。
如果肺部小結節陰影考慮惡性的,則可能是原發性肺癌或者肺內轉移癌。當然部分良性病變,長時間之后也可以轉化為惡性。一般而言,直徑大于1cm的肺內單發結節陰影,惡性的占到一半以上。因此,如果初次CT檢查發現的肺部小結節陰影,80% — 90%都是良性的,要注意動態隨訪2—3年,觀察結節陰影變化。
一旦發現肺部小結節,患者不必過度緊張,可去綜合性醫院或專科醫院的“肺部小結節”聯合門診就診,聯合門診包括呼吸內科、胸外科、影像科專家給予一站式服務,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其他的輔助檢查手段,如支氣管鏡、胸腔鏡、縱膈鏡、CT定位下穿刺、痰細胞檢查、血腫瘤標志物等進一步明確診斷。
(1)采用低劑量胸部螺旋CT(LDCT)平掃,尤其對高危人群的篩查是肺癌早診、早治的基礎。
(2)高分倍率CT(HRCT)配合三維重建。HRCT大多數情況下能可靠預測非侵潤性或微侵潤性磨玻璃樣肺癌,多方位、多角度顯示肺微小結節腫塊周邊的特征改變。
在日常生活中,有幾類人在體檢發現肺部小陰影或小結節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及時就診,接受進一步檢查和及時的治療:(1)長期吸煙,煙齡超過20年,每天抽煙超過20支以上者,或有被動吸煙的人群;(2)年齡在45歲以上者;伴隨有胸痛、咳嗽、不明原因的痰中帶血絲、消瘦、體重下降等癥狀;(3)有家族性的腫瘤史特別是肺癌遺傳史者;(4)結節直徑約10mm以上,伴有毛刺樣、分葉狀或毛玻璃樣改變的;(5)反復發生同一部位肺炎、段性肺不張。
肺部小結節如果高度懷疑為早期肺癌的,進行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可達到80%以上,發現、治療的早晚對于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來說,意義完全不同。
治療首選“胸腔鏡微創手術”。肺部小結節就如同人體內的“不定時炸彈”。在檢查發現肺部小結節時,必須及早采取措施,防止其進展、轉移而造成預后不良。對于肺部小結節的治療,目前首推胸腔鏡微創手術療法。
對于體檢發現的肺部小陰影或小結節,特別是對于上述的幾種人群高度可疑的小結節,應予充分重視,對于直徑<10mm的結節,應根據CT征象,結合其他資料綜合分析,密切隨訪;結節直徑在10mm左右的,CT征象呈磨玻璃陰影、分葉征、毛刺征、支氣管氣相、空泡、胸膜尾征,具有危險因素的,都應積極胸腔鏡微創手術,及時對肺部小結節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