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天驕(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編輯/清風

慢性鼻-鼻竇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見、多發且易復發的疾病,門診遇到鼻-鼻竇炎患者的幾率相當高,可以說是天天都有因鼻-鼻竇炎前來就診的患者。將診治過程中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常見疑問作一次科普解答,希望能為深受慢性鼻-鼻竇炎困擾的朋友提供簡單易懂的專業指導。
首先要知道鼻腔-鼻竇是什么。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把鼻腔比作門診大廳,鼻竇就是醫生坐診的診室。每個人的鼻子分左右兩個“門診大廳”,每個“門診大廳”都配備了4個層面的“診室”,一樓的上頜竇、二樓的篩竇、頂樓的額竇和最深處的蝶竇。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在門診大廳和診室之間穿梭,大多數時候都井然有序。如果只是“門診大廳”停診不工作了,那就只能說自己得了鼻炎,如果不工作的范圍擴散到“診室”了,那就會發展成了鼻-鼻竇炎。如果鼻腔鼻竇反復停止正常工作的時間超過3個月,我們就得了慢性鼻-鼻竇炎。

要看出您的鼻-鼻竇炎,一般用一種套路,分三個步驟。第一步“聽您說”:您說鼻塞,就像站在人山人海的門診大廳,大門緊閉、排風還不好,用盡洪荒之力卻呼吸不到屋外新鮮的空氣;您說鼻涕黏稠綿長還可能有點臭;您說有時頭面部脹痛,還時常聞不到飯菜香。第二步“給您瞧”:我用專業的器械輕輕撐開您的鼻孔,也就是“門診大門”,窺探您通往“一樓”上頜竇、“二樓”篩竇的道路上是否有“物件”(鼻息肉)堵住診室的門口,或者有從“診室”里流出來的黏稠鼻涕。第三步“去拍照”:鼻竇CT就是記錄“門診大廳和各層診室”的平面圖,連躲在“診室”角落里的息肉、鼻涕都能顯示得清清楚楚。通過這一套路,我就看出您得了慢性鼻-鼻竇炎。
聽到別人說慢性鼻-鼻竇炎的事,這不奇怪,首先慢性鼻-鼻竇炎是鼻科常見的疾病,其次您的人脈這么廣肯定能遇到慢性鼻-鼻竇炎患者,但要說治不好就有失偏頗了。
第一,慢性鼻-鼻竇炎是慢性易復發的疾病,就如同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慢性病,一次見效、永久根除是不符合慢性病這個稱呼的。
第二,治療慢性病追求的是復發次數減少,發作癥狀變輕,不發作時不影響生活。目前,對于慢性鼻-鼻竇炎,我們擁有成熟規范治療手段以達到這一“追求”。鼻腔和鼻竇是人體與外界環境24小時不間斷連通的,鼻腔鼻竇的清潔度遠遠低于口腔,日常清洗鼻腔是減少慢性鼻-鼻竇炎發作的首選。
藥物主要分鼻用激素、抗生素、鼻腔減充血劑、黏液促排劑以及中成藥。具體怎么吃、怎么配,聽專業醫生的一般錯不了。鼻腔鼻竇手術早已進入經鼻孔做手術的階段,面部沒有任何疤痕,不夸張的說朋友之間見面,您不拿出住院發票一般都不會輕易相信您經歷過鼻腔手術,當然手術的治療效果您自己本人會很清楚。您現在還信別人說慢性鼻-鼻竇炎治不好嗎?
原則上,通過藥物能控制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我不推薦手術治療。如果經專業規范的藥物治療后慢性鼻-鼻竇炎癥狀得不到控制,那么手術就是應該考慮的必要治療手段,但對于您的慢性鼻-鼻竇炎能不能手術根治,關鍵是要看您“門診大廳和診室”出現問題的種類。“門診大廳”和“診室”結構不合理,如門診大廳主干電梯或者診室口嚴重堵塞,影響就醫路徑,那手術整改上頜竇竇口和鼻腔結構就是不錯的選擇。換言之,沒有結構問題,只是鼻腔鼻竇黏膜炎癥,類似于門診大廳和診室地面不整潔,手術整改是沒法達到治療滿意效果的。此外,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手術的目的是將不能藥物控制的慢性鼻-鼻竇炎轉化成能用藥物控制,所以手術能治療慢性鼻-鼻竇炎,但單靠手術是根治不了慢性鼻-鼻竇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