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偉 編輯/長歌

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天人合一”,也就是說,人體的陽氣與自然界生物的陽氣相接,季節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
“冬病夏治”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人體內陽氣上升、經絡通達、氣血充沛,這一有利時機治療某些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驅風散寒,拔除體內沉痼,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癥狀,并為秋冬儲備陽氣,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三伏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之達到頂峰。此時,人體皮膚溫濕度最大,毛孔最為開放,有利于藥物的透皮吸收。因此,三伏是進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時間。
“冬病夏治”療法源于清代,張璐所著《張氏醫通》有“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獲效”的記載,該方法至今仍在廣泛運用。
“冬病夏治”療法是指在炎熱的夏季采取各種治療措施,如三伏針、三伏灸、三伏敷、三伏補等以控制“冬病”的發生和發展。目前,臨床上運用最多的是穴位注射和穴位敷貼。
“冬病夏治”主要針對的是“冬病”。“冬病”是指某些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慢性疾病,如體虛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支氣管哮喘、凍瘡、冠心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
近年來,因為自然氣候的改變,抗菌素、激素等的濫用,以及空調的過度使用、貪涼飲冷等不良生活習慣,無時無刻不在戕害人體的陽氣,罹患“冬病”的人群也在不斷增加。
大多數“冬病”患者適合“冬病夏治”,但下面幾種情況不適合該療法。
1.支氣管擴張咯血者。穴位敷貼和穴位注射的藥物大都性味辛溫大熱,有傷絡動血之虞。
2.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疾病急性發作者。此時,當驅邪外出,千萬不可閉門留寇。
3.近期血糖控制不穩定的糖尿病者。“冬病夏治”的療程一般為15—18次,反復的穴位敷貼、穴位注射對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容易造成局部感染。
誤區一:網上有很多敷貼產品,可以網購回家自己“冬病夏治”。
解讀:“冬病夏治”屬中醫外治法,涉及許多醫療操作規范,如正確的取穴、注射的深度等,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冬病夏治”。
誤區二:支氣管哮喘患者經“冬病夏治”后病情穩定,可以停用哮喘藥物了。
解讀:“冬病夏治”治療哮喘療效很好,但哮喘屬于慢性病,與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長期堅持治療,能否停用哮喘藥物需根據癥狀、季節性發作次數、肺功能、呼出氣一氧化氮等進行綜合評估。
誤區三: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只要每年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就可以了。
解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屬于典型的“冬病”,經過三伏天的“冬病夏治”的確可以減少冬季的發作和加重,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需要綜合治療,包括戒煙、使用吸入劑及化痰藥、注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