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江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和提升行動方案,是省委省政府貫徹中央要求、對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的,是年底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各地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切實做好“四個結合”,狠抓關鍵措施落實,確保打贏三年行動收官戰。
與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相結合。只有實現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農民致富的良性互動,才能真正調動起地方和農民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的積極性。要著力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讓村莊美起來、讓生態有效益,實現村容村貌提升與農村經濟發展攜手并進。要注重對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創造條件。要通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充分挖掘農村生態特色、田園風光和文化資源等優勢,構建和延伸農業“接二連三”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打造綠色食品、農事體驗、養生養老、休閑民宿等新興業態,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要以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促進鄉村產業投資和發展環境改善,推動更多適宜的產業向農村轉移,帶動農民創業就業。
與加快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相結合。改善農民住房條件與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是緊密聯系的,必須一體謀劃推進。要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強化規劃發展村莊的公共資源配置和公共設施建設,吸引農村居民自愿適度集中居住。要按照新修訂的鎮村布局規劃,尊重鄉村特有風貌,保護傳統肌理格局,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和鄉村環境。在推動農民適度集中居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過程中,要根據地理位置、居住規模等,合理規劃建設垃圾收運、污水處理等設施,確保滿足農民群眾基本生活需求。要積極引入城市社區物業清潔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新型農村社區環境清潔的長效機制。
與深化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相結合。邳州、宿遷等地實踐表明,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是改善農村面貌、盤活閑置資源的有效抓手。要總結推廣這些地區好的經驗做法,通過拆除殘垣斷壁、消除私搭亂建、清理垃圾污水、建設村內道路、推進綠化亮化等措施,改善村莊空間面貌,提升鄉村宜居水平。對清理出的公共空間,屬重要節點的要加強景觀設計,宜整理為耕地的要及時開展土地綜合整治,鼓勵通過市場公開交易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公共空間的開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與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相結合。從易到難、從點到面、從試點示范到全面推開,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規劃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統籌考慮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生態,著力塑造“形”“神”兼備的大美鄉村,是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示范引領。要把建設特色田園鄉村作為努力方向和更高追求,以歷史的耐心和戰略的定力,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和鄉村規劃建設,分階段、有步驟地打造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鄉村形態,真正實現江蘇鄉村從干凈整潔到美麗宜居,再到特色田園的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