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忠 徐 曄 儲劍峰 張 婷/江蘇省泰興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以及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的《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自2020年1月1日起,泰興市長江干流水域開始實行為期10年(暫定)的全面漁業禁捕。為持續修復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泰興市先后出臺了《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泰興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的通知》和《關于規范全市中溝水產品養殖的意見》,對水產養殖行為進行了規范,自2019年下半年起全市范圍內的干河中溝已禁止水產養殖。
泰興市境內擁有24.2公里長江岸線、4500余條市鄉河道,21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隨著城市建設的迅猛發展,大大小小的人工湖也不斷涌現。雖然長江干流全面實施禁捕,但仍有少數不法分子漠視法律、鋌而走險,長江干流非法捕撈行為將在一段時期內難以徹底清除。全市中溝干流禁養之后,其間蘊藏的豐富漁業資源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受利益驅動而偷偷捕撈。因此,在全面禁捕禁養背景下,漁政執法工作的重心必然會轉移到打擊各類非法捕撈行為上來。

漁政執法監管工作量大面廣,任務繁重?,F有的漁政執法能力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環節:一是現有漁政執法力量難以滿足漁政執法監管需要。絲網捕魚、魚鷹捕魚、電魚等違法捕撈行為日益增多,各類投訴舉報應接不暇,執法人員疲于奔波,往往效果不佳。二是現有設施裝備建設難以滿足漁政執法監管需要。執法大隊無專用執法車輛、無人機、雷達、視頻監控和信息處理等設施設備。而電漁等涉漁違法違規行為多集中在執法巡查間歇或是夜間實施,并且實施迅速,移動性和隱蔽性都非常強,常規的執法巡查、執法檢查等手段難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導致執法效率降低。
做好全面禁養禁捕背景下的漁政執法監管工作既需要各級漁政執法部門的積極創新和探索,也需要各職能部門相互支持與配合,更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及努力。對全面禁捕禁養背景下加強漁政執法工作的建議如下:
加強宣傳引導。重視宣傳工作,是新時期做好漁政執法工作的一個重要法寶。既要善于利用黨報黨刊、電視電臺、新聞網站、官方微博等主流媒體,又要針對電魚等非法捕撈違法行為人多為社會閑散人員、文化程度較低的特點,適當采取張貼標語、懸掛橫幅、發放宣傳單等傳統宣傳方法。在宣傳內容上,既要強化禁捕禁養政策、相關法律法規、保護漁業生物資源及生態環境重要意義的宣傳,又要對各類專項執法的工作動態進行報道,還要對查獲的違法行為予以曝光。
探索賦權鄉鎮。首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施意見》和農業農村部《關于深化農業執法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均有支持下放行政執法權至鄉鎮的表述。其實,下放部分漁業執法權至鄉鎮(街道),能有效破解鄉鎮(街道)“看得見管不著、看得見管不好”的難題。另外,目前泰興市16個鄉鎮(街道)均有專職或兼職的漁政員(漁技員),其中14個鄉鎮(街道)的19名漁政員持有省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漁業行政執法證件。
加強裝備建設。目前,泰興市已計劃采購一艘15米鋼質漁政船艇,并計劃實施泰興市長江水域禁漁技防系統,在長江岸線關鍵位置設立18個監控點位(其中新建10個、利舊8個),屆時將可以對人員、車輛、船只等違法行為進行智能分析,為“長江禁漁”的有效實施提供良好的支撐。今后,還應加快建設配備無人機、雷達、主要中溝干河高空瞭望監控和信息處理等設施設備,運用先進的信息采集與傳輸、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遠程監控、在線監測、智能處理等手段,對執法監管、案件處理、行動指揮、調度決策、資源監測、信息服務等提供有力支撐,逐步解決漁政執法發現難、取證難問題。
加強執法聯動。首先,泰興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應整合內部執法力量,采取常規巡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水上巡查和陸上巡查相結合、白天巡查與晚上蹲守相結合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嚴厲打擊“電、毒、炸”等非法捕撈行為。其次,要充分發揮河長制管理機制的協調、指導、監測作用,加強與公安、水務、海事等部門執法信息互通,實行聯合執法。第三,要實行市鄉聯動,在開展重大漁政執法行動時,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可以調度各鄉鎮漁政執法隊伍,實現“執法指頭”向“執法拳頭”轉變。
推動行刑銜接。在漁政執法過程中應切實推動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對在長江及主要干河中溝從事“電、毒、炸”等非法捕撈達到刑事追訴標準涉嫌構成犯罪的行為,提請公安部門提前介入并移送公安機關進行立案偵查,漁政執法部門配合開展偵查工作,提供相關專業技術支撐,力爭達到“查辦一起、震懾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