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展智/江蘇省無錫市農業農村局
徐國彬/江蘇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近年來,江蘇省無錫市按照國家和省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的決策部署,以建成運行“一網、一庫、一中心”(政務網,數據庫,“三資”監管信息中心)、“多平臺互聯互通”(“三資”工作平臺、監管平臺、“戶戶通”平臺、“e銀通”平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等)的“三資”監管信息化體系為重點,逐步形成了組織體系化、制度規范化、管理信息化和監督多樣化的“三資”監管總體格局,為全省乃至全國 “三資”監管、基層治理和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探索經驗。
2019年,無錫市共梳理農村集體“三資”22類制度要求,健全46項制度規范,推動90%的涉農鎮(街道)開展村級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改革、100%的涉農村(社區)實施“村務卡”制度,“三資”信息化監管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產權交易成交項目和成交金額分別增長53.8%和37.2%,涉農信訪量下降42.4%,查處“三資”領域問題和人數分別下降56.3%和56.9%。無錫市“三資”監管在信息化方面的創新應用,被列為“2019年無錫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十大務實創新舉措項目”,被推薦參評“全國、全省工作有特色的典型經驗”和“2019年度無錫市級機關單位服務高質量發展考核創新項目”。
無錫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暨農經綜合管理平臺2019年上線試運行以來,完成與縣區平臺的對接工作,實現了匯總、分析、預警、處置、報表等模塊的研制調試,真正實現了“市區一體、實時動態”監管的良好效果。一是農村集體“三資”家底更加清晰。通過“三資”監管平臺的運行,摸清了農村“三資”底數,使干部群眾做到心中有數,便于管理和監督。2019年,全市926個村集體總資產為1428億元,村均1.54億元;凈資產864.3億元,村均9334萬元;村級總收入78.5億元,村均848萬元。二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更加規范。市級“三資”監管平臺,對接各市(縣)區各類平臺數據,開發決策輔助、管理、監督、政策法規、工作動態等視窗,推動數據信息、監督管理、政策宣傳和決策咨詢融為一體,將農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和資源數據全部納入平臺管理,實現數據查詢、統計分析、預警處置等功能,并可逐級穿透至村一級,實現“三資”業務辦理全留痕、易查詢、可追溯。使會計核算、財務收支、資產處置、資源發包等財務行為做到了有章可循,集體資產“跑、冒、滴、漏”和閑置現象明顯減少,保值增值良性積累機制逐步建立,切實維護了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三是農村干部履職更加透明。“三資”監管“戶戶通”平臺,讓農村集體“三資”在陽光下運行。在公開操作方面,將各級各類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實時抓取,為數據公開打下基礎。在公開內容方面,既對“三資”運行的結果公開,也對運行的過程公開;既對“三資”運行的數據信息公開,也對圖片、視頻等痕跡信息公開,從村里的資產狀況、村級預算到每一張合同、發票、銀行轉賬單等全部公開。在公開方式方面創新性地通過有線電視和手機等渠道公開,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可監督村(社區)“錢袋子”。通過加強對農村集體各項收入的監管,進一步推進了“曬政務、曬村務、曬黨務”的深入開展,提高了基層干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四是農村工作效率更加提高。全市“三資”監管信息化系統均在“政務網”環境下運行,市一級建立了全市“三資”運行大數據庫,形成“市、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聯網監管。在監管平臺上開發了紀檢監察、審計和財政監督模塊,將監管觸角深入到涉農資金使用的各個環節,從資金籌集源頭,到劃撥、分配、使用、實際成效等各個節點均進行有效實時監督。同時,開發了清產核資、承包地管理、村級財務管理系統及村級財務處理、鎮級審核、縣級職能部門監管、市級統計分析和領導決策等窗口和功能模塊,所有業務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操作,實現了對農村“三資”統一、集中管理和監督,減少了人力,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 吳錫中/攝
無錫市農業農村局將不斷加大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體系建設力度,全面提升集體經濟發展和管理水平,基本形成“三資”監管制度規范化、管理信息化、運作陽光化、監督立體化、工作長效化的工作格局。一是繼續加強平臺優化,完成二期工程。2020將完成平臺二期開發,實現“三資”監管平臺和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平臺互聯互通,形成“三資”監管完整閉環,提高項目招租效率和實現應進盡進,切實提高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收益。及時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相關信息納入監管平臺,接受成員監督。二是加強規范管理,健全各項制度。對“三資”監管e銀通中的預警規則進行重新梳理,對于原有的明顯不符合實際需求規則的情況進行修改。制定統一的預警處理流程,規范操作人員預警處置和情況分析,切實提高農村“三資”監管效率。三是加強業務培訓,增強平臺實效。對具體負責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人員加強技術培訓和相關業務指導,一方面提高對軟件的架構、內容、操作流程、處置流程的熟悉,另一方面通過培訓和指導提高相關人員的會計、法律等相關知識,更好地發揮平臺效率。四是加強精細管理,強化監管保障。加強對“三資”監管平臺實際運行情況的網上監督,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完善農村集體“三資”信息發布、報送審核、統計匯總等各項工作制度,及時,準確地將應進盡進的信息納入監管平臺,真正實現核算、交易、監督、公開、分析“五個統一”,深入挖掘全市農村集體“三資”大數據,不斷拓寬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廣度和深度,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