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芳剛/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在疫情防控常態下,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加快實施一批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的重大項目,持續有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當前農業農村部門應高度重視的一項全新、緊迫、關系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
專項債是地方政府為實施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而發行的債券,是地方政府市場化舉債的合法渠道。2019年年底以來,專項債發行全面加速,尤其是2020年為應對疫情影響,全國專項債發行總額將達到3.75萬億,較上年增加1.6萬億,成為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最大“紅利”。
各地積極擴大專項債發行,更多是在財政平衡吃緊情況下對未來發展的考量。留下青山,贏得未來。就農業農村來說,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農業產能、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應高度重視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想方設法擴大農業農村領域投資,不能讓亟待扶持的“三農”在本輪投資拉動中掉隊。
首先,發行專項債支持鄉村振興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鼓勵地方政府試點發行項目融資和收益自平衡的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有一定收益的鄉村公益性項目建設。2020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明確,各地應有序擴大用于支持鄉村振興的專項債券發行規模。
其次,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早干“早晚都要干的事”。當前是江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任務最重、最為關鍵的爬坡階段,在向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奮進過程中,要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一些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以加大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的公益性事業必須由政府主導,是各地“早晚都要干的事”,遲干不如早干。應發揮江蘇經濟基礎好、發債能力強優勢,搶占發展先機,強化江蘇農業農村發展馬太效應。
第三,農業農村領域可承接專項債的資源要素十分豐富。專項債核心是項目,必須公益性與收益性相結合,做到融資與收益自平衡。鄉村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發展潛力和后勁巨大。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將給農業農村領域投資帶來更大空間。在專項債重點支持的7個方向中,除農林水利外,能源、生態環保、醫療養老、冷鏈物流、市政和產業園區等5個方向都與農業農村領域息息相關。只要認真做好農業農村領域投資規劃,各地都有適于專項債項目支持的發展資源。
重大項目是專項債政策的載體,專項債是重大項目的支撐。2020年3月,江蘇省委省政府首次召開農業農村領域重大項目推進現場會,加大農業農村投資推動力度,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部署和專項債政策完美結合,要把這兩項工作統籌考慮、一體化加快推進。統籌好這兩項工作,既要考慮公益性重大項目為農業農村發展“鋪路架橋”,也要重視發揮資源優勢,把行政推動與市場化手段融合起來,以實現公益性、收益性相統一。應重點關注以下兩個方向:
其一,是以盤活土地資源要素為核心。土地是農業農村最大發展要素,但“三塊地”碎片化問題突出,應當積極使用專項債實施一批圍繞盤活土地要素為核心的重大項目,以土地增值作為項目自平衡支撐點,把零碎的土地資源整合起來,充分實現農村土地價值,喚醒農村最大的“沉睡資產”。
比如,以連片建設高標準農田增加耕地指標交易收入為收益點,發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債。泰州市以“債、貸、投”組合投融資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成功經驗。江西省發行首支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債券,也是遵循此思路。再比如,以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為收益點,發行村莊整治專項債。以專項債融資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宜旅適游美麗鄉村,挖掘鄉村生態、生活功能,加快提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利用價值。
還可以把“三塊地”建設利用統籌考慮,整體打包為專項債項目,系統性盤活全域土地要素。邳州、宿遷等地方開展的公共空間治理可打包為專項債項目。在已發行的鄉村振興專項債中,相當數量是把耕地、宅基地、產業發展用地、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統籌打包。可以說,通過專項債系統化實施一批撬動農村土地資源的重大項目,是加快提升農村土地建設管理和統籌利用水平的重要路徑。
其二,以打造產業發展平臺為核心。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關鍵是鄉村要有承接要素的平臺和載體。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集中區、農產品冷鏈倉儲中心、農村人居環境、特色田園鄉村等,是“筑巢引鳳”公共平臺,可以用專項債投資建設,通過市場化運營帶來收益。漁港實際上也是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具備市場化運營收益條件,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專項債投資建設。農村污水處理、供水等公益性服務有收費收入,也可以通過專項債支持加快建設。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部門以行業管理、技術服務等為主,主要依靠財政資金,搞投融資是“門外漢”。在新形勢下,農業農村部門應切實轉變觀念,以更積極的態度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尤其要以重大項目實施為抓手,爭分奪秒推動農業農村領域專項債發行。
一是盡快熟悉了解專項債相關業務。專項債作為一項全新工作,要明確職責到機構、到人,加強業務學習培訓,主動和財政、發改部門建立通暢渠道,積極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在盡可能短時間內從“門外漢”變成“行家里手”。
二是抓緊包裝高質量重大儲備項目。截至2020年5月底,全國已發行專項債2.3萬億左右,全年剩余1.45萬億將在9月底發完,時間十分緊促。同時,專項債是“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好、項目多爭取到額度就大。要盡快包裝一批高質量重大項目,積極向財政、發改部門報送。
三是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更多支持。專項債發行主體是地方政府,實行“由下到上申報、由上到下分配”,各地有發行額度限制。要在做好項目策劃基礎上,多向黨委政府匯報,多出好“點子”,爭取黨委政府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