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慶
案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大眾對職業教育仍然存在不了解和不理解,同時也體現了社會大眾特別是學生家長對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期望。職業院校是國家職業教育政策實施的最終落腳點,應該理性客觀透過家長意見的“小視角”,堅定職業教育發展的“大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發布各類職業教育促進政策數以百計,職業教育投入持續增加,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同時,從社會大眾的切身體會看,仍然存在國家熱、社會冷的尷尬境地。部分家長對于國家“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的政策不理解、不支持,沒有從社會需求的“大格局”中認識職業教育。但職教人并不能就此灰心失落,而是要在加強民眾認知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發展事業的信心。
職業教育是保持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職業教育從誕生之初就是為了適應和促進產業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國家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不僅僅需要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高級管理人才,也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恰恰是實現我國人才結構合理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職業教育能滿足人的多樣化個性發展的需要。現實中有些孩子善于動腦,有些孩子善于動手,人們接受知識的形式存在差異性。職業教育強調“工學結合”“手腦并用”,恰恰能夠充分激發一部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潛能,這也是很多中考成績不理想的孩子進入職業院校后,能夠得到快速成長并最終取得成功的原因。尊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性,才能尊重并理解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具有合理性。從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職業教育是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德國的職業教育是保持其世界強國地位的主要支柱之一,美國的“合作教育”、英國的“工讀交替”、日本的“產業教育”、澳大利亞的TAFE等職業教育模式都在各自國家的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
案例中,“學到一技之長”“校風好”和“有繼續深造的通道”成為受訪者最為關注的方面,這從側面反映了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不高,還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職業教育的需求。職教人應積極回應民眾關切,堅持職教辦學高質量發展。
要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方向。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其教育的根本任務與普通教育并無差別。很長一段時期,由于職業教育的投入不足、關心不夠、學歷提升空間有限等因素,加上“高中階段職普比大體相當”的政策約束,職業教育逐步淪為“差生教育”,給社會造成了職業院校“校風差”“學習無用”等負面印象。要改變社會大眾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需要進一步將立德樹人貫穿到教育的全過程,注重德技并修,形成符合職業教育學生特點的科學育人模式。要堅持工學結合的辦學特色。職業教育兼具教育與經濟雙重屬性,需要與經濟社會同頻共振,特別是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工學結合是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當前,大多數職業院校已經具備了產教融合意識,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但在推行工學結合上往往不夠深入,重理論、輕技能,言傳多于身教的傳統教學思維依然根深蒂固。加強“三教”改革、堅持工學結合的辦學特色是職業院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堅持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特征。職業教育的知識結構是以適應崗位需求、實現就業創業為最終目的,因此專業需要依托產業,課堂需要對接工廠,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相互銜接。職業院校需要緊密對接市場需求,通過校企深度合作等形式,優化專業設置,更新人才培養方案,才能培養社會用得上、用得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辦學模式參照普通教育,在管理、教學、社會服務等方面還沒有完全形成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模式,這既需要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發展大環境,也需要職業院校深入探索、勇于創新,持續釋放和激發辦學活力。
一要激發管理活力。政府在職業教育上“放管服”改革力度更大、范圍更廣。職業院校要充分學習和貫徹有關政策法規,學習借鑒現代企業管理運營方式,優化管理流程,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最大限度減少“內卷化”帶來的管理成本。二要激發教師活力。由于專業性的教學特點,職業院校教師來源多樣化,增加了管理和培養上的難度。職業學校在遵循專業教學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應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和技能比賽活動,積極探索符合時代要求、專業特點和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教學模式。三要激發學生活力。目前,相當比例的職校學生是應試教育的落后生,厭學、迷茫、叛逆是其典型特征。對此,職業院校要加強心理疏導,主動聽取家長意見,改進學生評價方式,落實“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教學方式,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機制,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強調“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引導職業學校全面統籌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學生家長也是育人力量之一。職業院校要提高辦學質量,既需要堅持“將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大格局”,也要開門辦學、開放辦學,通過多種形式宣傳職業教育,讓更多家長提升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參與到職業教育辦學中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