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山
日本的農業生產形式都是一個個小型的農場,和目前的中國家庭農場類似。但是日本人天生具有匠人精神,分工十分細,他們的農業生產也十分專業化,很少見到“大而全”的日本農場,日本的一個地區只有一個特色產業,日本的單個農戶只會種植一種農產品。
只做一種,使得日本的農戶能夠專業化操作,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而且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譬如日本的草莓,各地的品種不同,有些果農很多年只種一個品種的草莓,從而將草莓種出了高端專業的水準。
日本為專業農戶配套了很多農業服務,農戶種植和養殖需要的其他產品和服務都可以從市場上獲得,而且日本農協給予農戶十分大的幫助,使得農戶能夠安心地從事專業種植和養殖。
日本農戶是考慮未來的,他們都用有機肥料,而且使用先進的有機農藥和灌溉體系,其目的是為了讓土壤條件能夠得到保持,從而能夠持續種植,年年獲得豐收。
曾有報道,日本人租種中國的耕地搞種植,先拋荒幾年,為的就是讓土壤恢復肥力,從而開始有機種植。
中國的農民種啥賣啥,一旦遭遇歉收或者滯銷,農產品賣不出去,就會虧本。而日本農戶種地,未必銷售的就是農產品。日本農戶有時候種植僅僅只是為了發展鄉村旅游。
譬如日本的稻田畫,其種植出來就是為了吸引游客來觀光的,他們發展旅游業的收入比種植收入高得多。而且他們還開發稻稈、麥稈、稻穗藝術品,銷售給觀光的游客,從而獲得額外的收入。
物聯網是人人相連、物物相連、人物相連的技術。日本早在2004年就開始了農業互聯網的建設,農業物聯網的發展大大地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提高了病蟲害的防治水平。
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嚴重,日本的農業人口越來越少,為了發展農業,日本很多農業生產不再需要人力,完全由農業機器人取代。日本的機器人拖拉機全球聞名,而且日本也是世界上無人機噴灑農藥的典型國家。農業機器人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成本不高,還提升了農產品的品質。
日本人比較注意細節,這種注意細節的特點用在了農產品包裝上,日本的農產品包裝不僅僅外觀美觀,而且具有實用性,便于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另外,農產品的包裝體現了很多能夠考慮到的細節,使消費者感覺十分貼心。
日本的農產品銷售主要通過農協完成,農協會直接將農產品銷售給消費者,便于隨時獲得消費者的反饋。日本的農協為了發展當地的農業,也會定期邀請消費者來農田和飼養場現場參觀,提出自己的意見。日本的農協和消費者之間有著十分忠誠信任的關系。
日本的體驗農業發展十分迅速,譬如邀請市民來農村體驗收獲的樂趣,其操作點類似于國內的農家樂和采摘園,但是日本的體驗農業更為高端,組織十分嚴密,使得來體驗農業生產的游客體驗感十分好。
日本的認養農業發展也很不錯,很多人在農村認養了農產品種植,還有一些人會在農村認養奶牛等牲畜。
日本的農產品銷售方式五花八門,不單單通過菜市場等方式集中銷售。日本目前采用的有直接銷售、送菜上門的方式,而且有些農協還設置有農產品專門店,或者在大超市設置專柜銷售自己的農產品。
農業規模化發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標準化農產品的種植,因為氣候等一系列條件的限制,很難標準化,譬如一個果園的蘋果,其甜度、大小、口感是很難一致的。但是日本人通過對農業技術的運用,在種植過程就嚴格標準化操作,種出的農產品口感、甜度、水分都是統一的,不會有品質的下降,日本的農產品規模化發展十分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