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道凱
江蘇省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成立暨“雙高計劃”項目建設工作座談會的召開,主要是為了江蘇職業教育的兩件大事:一是聚焦“深度”下功夫,具體來說就是我們會同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共同成立了江蘇省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行指委”),以此深化產教融合,加強產業行業與職業院校的合作,構建職業教育改革戰略同盟;二是聚焦“高度”下功夫,具體來說就是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下,江蘇20 所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建設正式啟動,熱切盼望借此契機全力打造高職教育“江蘇高地”,整體提升江蘇省職業院校綜合實力。
一是規模大。江蘇省有高職院校90 所,中等職業學校342所(含技工學校124所),高職在校生74 萬人,中職在校生88.8 萬人(含技工學校26.22 萬人),總體規模和主要質量指標一直位居全國前列。職業教育每年向社會提供50萬左右的畢業生,中高職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7%以上,80%以上在江蘇省內就業,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撐。
二是體系全。江蘇已經構建了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碩士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自2012 年起就實施中職與高職“3+3”、中職與本科“3+4”、高職與本科“3+2”“4+0”分段或聯合培養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項目,每年約有8000 人通過上述通道進入本科高校就讀,為職教學生提供多渠道深造機會。江蘇還在全國率先探索創立五年一貫制高等職業教育,突出中高職一體化辦學優勢,每年招生6萬人左右。
三是門類多。江蘇完善的行業布局和良好的產業實力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支撐。據統計,江蘇省高職院校設置的專業有430 種,覆蓋了全部19 個大類,較好地滿足了全省一、二、三產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江蘇省上下各級部門及組織對職業教育工作都給予了很大支持。江蘇職業學校中,既有省教育廳或各兄弟廳局直接管理的,也有各設區市及縣區、開發區舉辦的,還有民辦及中外合作辦學的,類型多,門類全。
盡管江蘇職業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們也要看到,與江蘇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的要求相比,我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綜合實力方面,雖然我們有一大批高水平的職業院校,但是能夠居于全國第一方陣的學校還不夠多;職業學校的學生升學通道還需進一步暢通,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還有待加強;行業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就學校的行業分布而言,專業布局還存在一定的不均衡。下一步,我們將制定實施《江蘇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 年)》,目的是補齊職業教育發展中的短板,推動江蘇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
組建行指委是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行業指導、評價和服務,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
對于行指委,要立足于全面加強行業指導職能,做好四項工作。要準確把握省級專家組織的定位,將工作重點放到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上來,真正成為職業教育政策制定的“智囊團”、校企合作的“連心橋”和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一是關注人才需求。要健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動態調整機制,發揮行指委與行業、產業聯系緊密的優勢,在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就業形勢分析、專業預警等方面多做工作。從2020 年起,江蘇省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初審工作就交由各行指委完成。二是加強校企合作。健全和完善行指委引導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規劃和措施,采取切實有效的舉措,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調動行業內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三是重視研究支撐。行指委成立后,江蘇省職業教育教科研中心組相關組別的日常工作就交由各行指委承擔,指導職業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四是發揮評價作用。研究是基礎,評價是工具,行指委要積極參與有關教育教學評估評價工作。
對于秘書處單位,也就是行指委的牽頭學校,提四點要求。一是建章立制。牽頭學校要及時制定本行指委的章程,建設各項制度,完善管理約束機制和工作規范。行指委形成的有關文件、會議紀要等發至有關學校前,要經省教育廳審核并同意,并向行指委辦公室備案。二是做好服務。牽頭學校要建立與行指委委員的溝通機制,及時了解委員的意見和建議。注重與兄弟行指委的溝通交流,學習借鑒好的工作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三是加強協調。牽頭學校負責行指委的日常運行,要主動思考,密切關注江蘇省教育廳的最新政策文件,及時向主任委員匯報行指委工作進展,努力成為行業主管部門與江蘇省教育廳溝通的橋梁。四是做好示范。牽頭學校都是本行業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高職院校,既要做好牽頭學校的本職工作,更要關注自身發展,發揮在行業內的示范引領作用。
此外,近期還有幾項重點工作,需要行指委和牽頭單位高度重視。一是有關考試。從行指委成立起,江蘇省職業院校對口單招相關科目組專業技能考試的組織工作就移交給各行指委具體實施。此外,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相關類別的技能測試大綱和測試實施方案的研制,也是行指委的工作任務。二是有關比賽。行指委要組織人員,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作進行研究,根據本行業領域的特點以及行業賽事對競賽目標、比賽環境、儀器設備等的特殊要求,制定或修改有關標準。三是1+X 證書和學分銀行。各行指委要牽頭成立本領域證書的省級協作組,做好本專業領域所有證書的試點工作。我們正在計劃,依托“雙高計劃”項目和職業教育本科試點學校等,請行指委選擇10 個左右的示范專業開展學分銀行應用試點,這10 個專業的相關課程學分在省內實現互認,希望借此形成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學分銀行應用成果,并在江蘇省職業院校逐步推廣。
“雙高計劃”建設已正式啟動,如何做好項目建設工作是我們未來數年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命題,要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定位要準,立足于服務江蘇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從區域看,入選的20所學校,9所在蘇南,4所在蘇中,4所在南京,3所在蘇北,布局基本均衡,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也大體相當;從產業布局看,入選的27個“雙高”專業群,有14個專業群對接促進江蘇省重點培育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有7 個專業群對接促進主干產業,有6個專業群對接鞏固傳統基礎產業,基本符合江蘇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干產業和傳統基礎產業的發展方向。各“雙高”校要把國家戰略普遍性要求、江蘇發展階段性特征和學校發展定位緊密結合,緊扣江蘇區域經濟發展,在建設工作中充分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江蘇自貿區等戰略,在人才培養中精準對接區域人才需求,在體制機制改革中創新高職教育與區域產業融合發展的運行模式,并根據區域特點探索差別化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徑。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剛剛簽署了《一體化合作發展備忘錄》,江蘇省也正在商請教育部,共建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這三個市的8所“雙高計劃”建設單位更應該結合蘇錫常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目標與試驗區建設任務,在現代職教體系建設中努力擔當并創新。
二是落點要實,致力于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社會服務是高職教育的重要職責,是衡量“雙高計劃”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高職教育要堅持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并重,切實了解行業企業需求,為行業企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促進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技術服務有機結合、協同推進、整體提升。要堅持以專業群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契機,優化頂層設計,整合全校現有專業,應對江蘇重點產業新需求,堅持服務面向與辦學優勢并重,以專業群建設服務產業發展,帶動學校專業整體提質培優。江蘇省教育廳也將在2020 年下半年啟動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
三是格局要大,著眼于彰顯示范引領作用。“雙高計劃”項目學校要圍繞大局,提升發展站位,結合自身優勢特色,充分發揮“雙高”校的示范、輻射作用,為江蘇省乃至全國職業院校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要把準“雙高計劃”建設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培育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技術創新能力、職業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要在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產教融合發展、提升院校治理水平等重點改革領域,努力出標準、出制度、出成果,提升學校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