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和老品如何選擇?如何創造利潤最大化的產品組合?如何保證用最少的資金,進行最快的周轉?這一系列的問題,經常讓經銷商頭疼不已。本文將介紹八大“吸金”原則,幫助經銷商快速解決難題。
在實際的產品組合中,成功的秘訣不是賺每一種產品的錢,而是賺每一批產品的錢。
比較成功的品類組合方法是“三個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產品略虧,三分之一的產品略賺,三分之一的產品多賺。這是什么意思呢?按照產品類別來講,有的產品類別在市場上已經非常成熟,渠道和消費者對其價格已經非常敏感,就不要圖這類產品能賺多少錢,而應該盡量讓它們來“帶貨”。那三分之一略賺的產品,往往是那些處在上升期的產品,其利潤稍高,但要取得好的銷售業績,必須進行市場的開發和投入,這樣下來賺到的不一定多,但經銷商需要有這樣的產品來豐富產品線,也是防止成熟品類老化而做的預先準備。至于說多賺的那些產品類別,其實就是一些新的產品品類或者新產品,甚至是偏門產品,它們的利潤最高,價格不透明,將它們與成熟產品混搭銷售,就能賺取高額利潤。
有的經銷商在進行產品組合時,沒有規律性,發現市場上什么產品類別好賣就賣什么類別,最后常常導致自己投入大,最終利潤卻不一定高。真正的產品類別組合,需要有關聯性、相似性和互補性。
品類的合理組合,更重要的是渠道的共享和通用,各個品類之間,可以共用一條渠道,組合在一起時,不需要經銷商重建渠道或者不需要對原渠道做大規模的調整,這樣,就能對經銷商的資源進行最大化利用。
在食品行業,不同的企業所采用的渠道模式常常不同。有的企業采用的是深度分銷的模式,有的企業還在采用粗放式的渠道模式,又有的企業采用“聯銷體”的模式。這幾種不同的渠道模式,常常不能兼容。
如果把不同渠道類型企業的產品組合在一起,就容易導致銷售人員難以有效分工,但是又不可能分產品、分渠道、分隊伍進行市場操作,最終就常常導致經銷商內部管理混亂,顧此失彼。
每個產品類別的銷售淡旺季常常不同,經銷商在組合產品類別時,最好讓各類別的淡旺季互補。也就是說,將它們的淡旺季錯開,然后組合在一起,就能保證在全年都有產品賣,保證經銷商的總銷量和資金流的正常運轉。
大家都知道“只有競爭,才能良性發展”的道理,但在實際的產品組合過程中,有的偏遠地區的經銷商認為“天高企業遠”,企業的管理鞭撻不到,所以就代理同類的產品,而這兩個同類產品之間,又是很激烈的競爭關系,這樣的結局常常是兩頭都做不好。
將不同生命周期的產品組合,保證各個生命周期的互補,這也能夠大大地降低經銷商的經營風險。說得直接些,就是當成熟產品衰退時,成長期產品也就進入成熟期,新產品也就進入了成長期,如此,就形成了完整的產品成長梯隊,從而保證銷售狀況不會大起大落。這樣,在規避與防范風險的同時,還能充分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經營的穩定。
創造驚喜就是要發現那些讓客戶眼前一亮的產品,這個就是新品種、季節性或階段性的產品,快速成長的產品,能很快流行并取得可觀利潤的產品。
綜上所述,不管產品組合的原則怎么多,怎么復雜,作為一個有經營頭腦的經銷商,要始終堅持一個大原則,就是要給自己先定好位:是做渠道最專業的經銷商,還是渠道種類最全的經銷商,或者是渠道下沉最徹底的經銷商。只要給自己定好位,才能用好上述八個原則,成為一個合格的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