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磊
近年來詐騙套路層出不窮,有醫保詐騙、高薪招聘詐騙、中獎詐騙、貸款詐騙等行為。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這些問題應該怎么處理?本文為大家介紹幾種詐騙方式以及解決辦法。
貸款詐騙:通過群發信息,稱其可為資金短缺者提供貸款,月息低,無須擔保。然后以預付利息、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金融詐騙:犯罪分子以某某證券公司名義通過互聯網、電話、短信等方式散布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騙取事主資金。
醫保、社保詐騙:謊稱受害人醫保、社保出現異常,誘騙受害人向所謂的“安全賬戶”匯款實施詐騙。
兌換積分詐騙:謊稱受害人手機積分可以兌換智能手機,對方以補足差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匯款到指定賬戶;或發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積分可兌換現金等實施詐騙。
考題詐騙:針對即將參加考試的考生撥打電話,稱能提供考題或答案,要求將好處費的首付款轉入指定賬戶實施詐騙。
招聘詐騙:通過群發信息,以月工資數萬元的高薪招聘某類專業人士為幌子,以培訓費、服裝費、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
不法分子使用偽基站,冒用銀行、運營商等客服電話發送短信或撥打電話,以積分兌換獎品為由,獲取用戶的銀行賬戶信息和密碼,騙取錢財。當收到“銀行卡密碼升級”“積分兌換”等含有鏈接的短信時,要通過銀行、運營商的官方網站或客服電話進行核實,不要輕易點擊短信中的鏈接。
中獎郵件詐騙:用互聯網發送中獎郵件,以“個人所得稅”“公證費”“轉賬手續費”等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匯錢。
冒充知名企業中獎詐騙:冒充知名企業名義,印刷虛假中獎刮刮卡,通過郵寄或投遞發送,后以需交手續費、保證金或個人所得稅等借口實施詐騙。
娛樂節目中獎詐騙:以熱播娛樂節目組的名義向受害人手機群發中獎短消息,后以需交手續費、保證金或個人所得稅等各種借口實施連環詐騙。
警方提醒
不法分子以“春晚”等節目組或“天貓”等網絡購物平臺的名義,群發短消息或郵件,稱可獲得巨額獎品,后以需交手續費、保證金或個人所得稅等各種借口實施連環詐騙,誘騙受害人向指定銀行賬號匯款。
接到中獎信息后,首先回想自己是否參加過這樣的抽獎活動,核實信息的真實性;其次看是否需要由獲獎者繳納個人所得稅、轉賬手續費等費用,若有則一般為中獎詐騙。
相關鏈接
感覺自己被騙了該咋辦
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后,并已經造成經濟損失,最正確的做法應當是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接警處置專席接到報案后,民警會把初步信息錄入到接警平臺,告知報警人盡快到最近的派出所進行筆錄。派出所民警得到詳細信息后,補充警情并錄入到偵辦平臺。隨后,反詐中心民警根據上述平臺的警情,立馬采取行動,同時進行資金凍結及通信封堵,防止受害人財產損失進一步擴大,根據線索展開偵查。
1.盡快撥打110或到附近派出所報案
請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告訴民警你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碼,提供轉出現金的賬號和賬號開戶行信息,轉賬的具體時間和準確金額,提供匯款憑證或者電子憑證截圖。
2.記錄騙子的賬號、賬戶姓名等相關信息
保存好匯款或轉賬的憑證,如:在ATM機轉賬的憑條、微信、支付寶轉賬的截圖。一定要清楚保留本人及對方的完整賬號(這些信息在民警的幫助下,銀行柜臺和客服可以幫忙查詢)。
但是為了盡快追回損失,受害人需要在30分鐘內完成以上操作,超過30分鐘止付的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