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辛酸都是由錢開始的。人到中年早已不再年輕,既要和年輕人在職場上拼搏,又要做家庭中的頂梁柱。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負擔很重,但有些人風險防范意識卻絲毫沒有跟上,還在“財務裸奔”,那么,你該如何拯救家庭理財的窘境?
中年工薪族在理財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到家庭的保障,保證家庭應支,最好留有4至6個月的各項生活支出。這樣一來,無論家庭面臨什么危機,仍有較為充裕的資金面對困難。這部分資金流動性要強,除了可以選擇存活期外,目前,有些銀行的創新型現金管理產品,持有到期收益較高,可隨時支取,提前支取也會獲得不錯的收益,可攻可守、進退自如。
在已有社保的情況下,還要再作額外保障。這是為了避免中年家庭遇到以下情況:一是如果突然失業,家里還有收入來源嗎?二是如果家中有人突發意外、疾病導致積蓄花光,孩子還有錢繼續上學嗎?三是社保能彌補中斷收入的缺口嗎?僅靠工作收入,沒有什么理財收入的家庭,普遍“防御級別”是非常低的。一旦因為任何原因中斷工作收入,就會發生房子斷供、教育金短缺,特別是現今疫情階段,遇到這種情況的家庭不在少數。
所以,要根據家庭的財務目標、資產負債、現金支出狀況制訂一個充足、性價比高的保障計劃。要達到不用擔心家庭財務狀況會因為不可預知的原因而瞬間崩潰,這個保障才能稱之為合格。
中年工薪族理財可以從一份合理的理財規劃開始,制訂一份詳細周到的長期理財規劃是有必要的。比如近幾年想做什么事情,需要投資多少錢?做個長期的理財規劃,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有目標,投資理財中有動力,做到有目標、有計劃的理財。但在進行投資理財之前一定要將風險承受能力與家庭資產狀況、家庭收入情況進行綜合衡量。在家庭有保障,清楚了風險能力之后,再來進行投資理財。
中年人理財,安全性最重要。要選擇正規的理財機構,避免掉入陷阱。不要盲目輕信、追求所謂的高收益,要清醒地認識到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一招不慎,很有可能滿盤皆輸。正因為這樣,中年人理財,最好選擇安全性較高的方式,在安全的基礎上追求相對較高的收益。具體到理財產品,可以考慮選擇大額存單、國債、結構性存款、智能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等,以穩健為主,但并不是絕對排斥風險。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強,也可選擇基金定投,或者配置部分基金、股票等,以期獲取更高的收益。
隨著年齡的增長,抗風險能力會逐漸下降,醫藥費用也逐年的增多。在保險需求上,應逐漸偏重于養老、健康、重大疾病險。
日常消費支出,可以使用信用卡、京東白條、支付寶花唄等方式,只要在免息還款期內按時還款,不會產生任何費用。購房等大額支出,建議可采用個人住房貸款、公積金貸款的方式。在消費過程中,要做到理性消費,避免一時頭腦發熱,買回不需要的東西,造成資金浪費。業內人士指出,貸款時,也要根據個人及家庭收入情況,合理確定貸款金額。每月還款金額,以月收入的30%-50%為宜,最好不要超過50%。過度負債,會導致入不敷出,容易陷入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