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晴,李國棟,鄧情雨,張宇龍,劉淑萍
(亳州學院 中藥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產業”,中藥作為中醫治療的重要原材料,其種植的數量和質量將對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1-2]。岳西縣位于安徽省大別山腹地,境內多丘陵、山地,北緯 30°39′~31°11′,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約1400mm,平均相對濕度75%~80%,空氣質量常年是優,水源污染程度小,總人口近40萬人,農業人口近36萬人,土壤類型主要為沙黃壤、黃棕壤、山地棕壤[3-4]。岳西縣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適宜種植多種中藥材,被譽為“全國中草藥資源豐富的六大寶庫之一”,自古就有“江北藥庫”之美譽。因而,岳西縣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中藥種植行業。本文對岳西縣種植的中藥現狀進行分析,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合理的優化策略,以期提高當地中藥種植水平,避免土地資源浪費,增強當地藥農的環境保護意識,對實現鄉村振興、城鄉協同發展以及中藥農業未來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10-11]。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具有極其豐富的中草藥蘊藏量,森林覆蓋率達76%,藥材現有植物類1024種,曾被譽為全國中草藥資源豐富的六大寶庫之一。境內野生中藥材分布極廣,品種繁多,藏量豐富。主要有天麻、豬參、石斛、石耳、鹿銜草、車前草、金銀花、首烏、蒼術、半夏、桔梗等[3]。適宜岳西縣種植的中藥有茯苓、白術、重樓、黃精、薄荷、桔梗、白及、天麻、靈芝、茭白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萬畝,產值4.7億元,是岳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但豐富的資源優勢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目前當地大規模種植的中藥品種較單一,主要以茯苓、茭白為主[5-7]。由于種植戶多為分散的個體戶,因此種植面積較為分散。當地種植農戶的文化水平較低,缺乏專業技術指導,出現種植方式不科學、中藥材產量低、品質不好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大面積種植的中藥茯苓致使當地的植物馬尾松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8-9]。中藥材加工也只是初加工或異地生產,本地規模大、附加值高、帶動性強的項目少。
安徽大別山區岳西縣地理環境極其適合菌類中藥材的種植及培育,成為茯苓最早的栽培地點。近年來,茯苓作為岳西農村經濟傳統的支柱產業,年產量保持在3×106~1.0×107kg,約占全國總產量的60%,岳西縣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植茯苓[12]。當地居民大面積砍伐馬尾松作為基質栽培茯苓,藥農為了就地取材,往往是“砍一山、挖一坡”,由于茯苓栽培場的深挖、細挖,場地內原有植物根莖繁殖體都被全部清除,大多數廢棄茯苓栽培場植被很久不能恢復,對森林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
同時,此種種植方式對植物馬尾松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馬尾松主要應用在工業、藥用等方面,木材可供建筑、枕木、礦柱、制板、包裝箱、家具等用,而且馬尾松木含有樹脂,特別耐水濕,尤其適合水下工程建設。樹干和根部可用于造紙、橡膠、油漆等。松枝由于富含松脂,可直接用于燃燒,也可提取松煙墨和涂料。松針中可以提取松針油,合成清涼噴霧劑、皂用香精等。樹皮可提取栲膠,制作膠黏劑等。松籽可以食用,或者做成肥皂、潤滑油等。因此馬尾松全身是寶,其松香、莖節、根、葉等都可藥用[13-14]。由表1可知,近三年,1斤茯苓的價格約在20~25元,而一棵成年的馬尾松價格約在900~1200元,兩者的市場價格比最高達到為60:1,這種“以玉換石”的種植方式極不科學合理,同時造成了馬尾松資源的嚴重浪費[15-16]。

表1 近三年茯苓、馬尾松市場價格比較
當地藥農種植中藥常年使用農藥和化肥,使土壤板結、農田水源輕度污染,導致主栽品種如茯苓、天麻、重樓、靈芝等品質下降,藥農經濟收入也隨之下降。同時,種植過茯苓和天麻的土地短期內不能重復使用,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另外,當地農戶大面積種植的中藥材品種較為單一,主要是茯苓、茭白,此類藥材經濟價值不高,這也是當地中藥經濟效益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2.3.1 “盲種”牡丹 岳西縣地處大別山區,技術性人才資源匱乏,當地農戶在沒有專業指導的情況下經常出現“盲種”現象,例如“盲種”牡丹。當地種植的牡丹長勢不佳,有些根已腐爛。
當地的氣候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的過渡帶,常年雨量充沛,氣候條件非常濕潤。而牡丹喜涼惡熱,宜燥懼濕。適宜牡丹的種植環境是:干燥、可耐-30℃的低溫,喜陰,不耐陽[17-18]。并且當地的土壤主要有沙黃壤、黃棕壤、山地棕壤。綜上所述,當地并不適合種植牡丹。
2.3.2 白術產量不佳 岳西縣土質疏松,雨量充沛,海拔780m,坡地,土壤主要為沙黃壤,排水良好,微酸性,很適宜種植白術[19-20]。然而當地農戶種植的白術產量不高且感病率很高。經分析,主要是當地農戶選取的白術種苗不佳,大部分白術抗病性能差,易出現感病植株。
2.3.3 田間管理不當 據調查,當地農戶種植的桔梗根部長而直,根須少,但不夠粗壯。原因主要是當地氣候條件過于濕潤,藥農田間管理不當,所做排水溝較少,導致桔梗根部不發達。
2.3.4 重樓育苗難題 重樓是世界上基因組最多的植株,怎樣保證重樓種子萌發期的高成活率是目前全球重樓育種需要解決的問題[5]。目前我國對重樓的需求量難以滿足,而當地農戶通常依據自己的種植經驗進行重樓的育苗,無法保證重樓種苗的成活率。
高附價值的中藥品種種植周期較長、工序復雜,需要專業技術支撐,而當地種植中藥的農戶多為個體戶,接受專業技術培訓少,多選擇收益期短、價值不高的白術、茯苓進行小規模種植,加之受地形限制,種植十分分散。
當地農戶就地砍伐取材,使得當地的林木資源大量減少。并且為擴大藥田,也造成了當地生態系統的破壞。據安徽岳西縣水保站初步測算, 20°的苓場年土壤流失量超過10000t/km2。實際上許多苓場的坡度都大于20°,有的甚至會超過40°,水土流失量更加驚人。岳西縣每年3.0×106~1.0×107kg的栽培茯苓產量, 需要開挖苓場150~600 hm2。因廢棄后的苓場3年很少再生植被 , 這樣疊加計算每年存在大量水土流失的苓場面積要在600~2400 hm2[21]。
政府要加強政策扶持,積極引導農戶種植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品種中藥。新品種的種植有一定風險且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持,政府應補助種植新品種的藥農1~2年,藥農根據試種新品種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大面積種植新品種。同時,要充分考慮并結合當地的氣候環境、土壤條件、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不可盲目引進新品種[22]。加大信息引導,把中藥種植業作為脫貧攻堅的優勢支柱產業,通過擴大市場需求,引導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通過發布市場供求信息,正確引導藥農們種植符合市場需求的中藥,保障經濟總量的持續發展;積極籌建中藥資源銷售平臺,解決“賣藥難”問題[23]。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利用政策優惠和待遇提高來吸引專業技術人員[24-25]。堅持以人才為導向,利用科技指導中藥種植,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到實地現場勘查,具體問題具體解決,避免“盲種”、“產量低”“田間管理不當”等現象,減少因技術水平不夠而造成的大面積森林和生態環境被破壞情況的發生。
政府積極引進實力強、規模大的企業,通過向農戶租賃土地的方式來種植中藥材。企業支付農戶租金,由農戶負責中藥的種植、管理等工作,企業向農戶統一提供種子、肥料、技術和信息服務,后期中藥所得收益一部分歸農戶所有。這樣,既帶動了藥農種植中藥的積極性又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企業利益與農戶利益二者相互依存、實現雙贏。通過“企業承包+農戶種植”模式,帶動農戶共同加入基地,促使中小型中藥材種植基地的發展,從而形成大面積集中種植中藥材的局面。以此解決當地因中藥材種植面積分散而導致經濟效益差的問題。
借助合作的高校、科研機構,積極組織講座、會議、視頻觀看、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技術培訓。利用網絡,建立中藥種植資源平臺,在線教授如何種植中藥,如何進行田間管理等,使得農戶足不出戶便可以學習到更好的中藥種植技術。藥農還可以隨時互相溝通交流,分享種植經驗、教訓,提高田間管理能力。同時,利用網絡加大對岳西縣中藥材資源的宣傳,加快貿易信息傳播,增加藥農經濟效益,推動當地中藥種植業的發展。
當地傳統的種植方式,不僅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還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因此利用生態有機理念,推廣生態有機種植方式具有實際意義。生態有機理念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在植物成長過程中完全使用自然原料的種植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施肥和害蟲控制[26]。建議政府著力推廣仿生栽培,采用綠色種植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岳西縣的地理優勢,最大程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