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惠梅 王宇 余秀晶 梁素娟 莫鳳笑 劉寶珠
老年患者的機體狀態較差,皮膚狀態與血管彈性較差,導致輸液患者易于發生滲出的情況,其在老年靜脈輸液患者中的發生率極高,是其常見并發癥[1-2]。而本類不良情況的發生對患者的治療進行、機體舒適度及心理狀態等均極為不利,同時也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因此對于老年靜脈輸液患者進行滲出的防控與治療需求較高[3-4]。另外,臨床中對于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滲出的常規干預效果仍存在諸多不足,效果欠佳,而近年來采用水膠體的臨床效果較受肯定,但是其細致的作用研究仍有所不足。因此,本研究就水膠體在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滲出的護理干預效果進行探究與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7 月-2020 年2 月于本院行靜脈輸液并發生滲出的200 例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年齡≥65 歲;接受輸液治療發生藥物外滲;無意識障礙;智能狀態檢查為正常。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嚴重皮膚病;血糖控制不佳。按干預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100 例。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均應用24 號BD 留置針。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發生靜脈外滲后停止輸液,并采用50%硫酸鎂濕熱敷。研究組給予水膠體護理,穿刺后在穿刺部位用水膠體敷料敷貼,發生靜脈外滲后停止輸液,繼續使用水膠體敷貼。兩組其他干預措施均相同。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輸液滲出分級:根據靜脈輸液藥物外滲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INS)的滲出分級標準判定外滲的分級,其中無滲出為無;皮膚發白,水腫處增大幅度在1 英寸以下為1 級;皮膚發白,水腫處增大幅度在1~6 英寸范圍為2 級;皮膚發白,半透明狀態,水腫處增大幅度在6 英寸以上,輕中度疼痛為3 級;皮膚發白,半透明狀態,水腫處增大幅度最小處直徑在6 英寸以上,中重度疼痛為4 級[5]。(2)疼痛程度:采用主訴疼痛程度分級法(VRS)進行評估,讓患者自己選擇一個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詞語,并記錄下來,疼痛分為4 級:0 級無痛,Ⅰ級輕度,Ⅱ級中度,Ⅲ級重度[6]。(3)皮下淤血:淤血半徑1~2 cm 為輕度,2~3 cm為中度,3 cm 以上為重度[7]。(4)皮下淤血消退時間。(5)滿意情況: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以不記名形式進行評估,由患者根據自身對靜脈輸液滲出護理效果的滿意程度進行選取,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基本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53 例,女47例;65~75 歲61 例,>75 歲39 例;穿刺部位:左側60 例,右側40 例。研究組男51 例,女49 例;年齡:65~75 歲62 例,>75 歲38 例;穿刺部位:左側61 例,右側3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干預前后輸液滲出分級比較 干預前,兩組輸液滲出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341,P=0.733);干預后24、48 h,研究組輸液滲出分級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3.742、3.977,P=0.000、0.000)。見表1。
2.3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030,P=0.976);干預后24、48 h,研究組疼痛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3.881、4.375,P=0.000、0.000)。見表2。
2.4 兩組干預前后皮下淤血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皮下淤血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015,P=0.989);干預后24、48 h,研究組皮下淤血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3.288、3.121,P=0.001、0.002)。見表3。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輸液滲出分級比較 例(%)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例(%)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皮下淤血情況比較 例(%)
2.5 兩組皮下淤血消退時間比較 研究組皮下淤血消退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746,P=0.000),見表4。

表4 兩組皮下淤血消退時間比較 例(%)
2.6 兩組滿意情況比較 研究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33,P=0.003),見表5。
老年靜脈輸液患者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更易于發生靜脈輸液滲出的情況,對于后期治療的順利進行極為不利,且較大程度上導致患者的不適感增強,增加了護理工作量,故老年靜脈輸液患者的滲出防控與治療不容忽視[8-9]。另外,臨床中既往多采用硫酸鎂濕敷的方式對輸液滲出進行治療,但是其效果仍有較大程度的提升空間,且其對局部的循環改善無明顯作用,易于于皮膚處形成結晶,進而對皮膚造成刺激,因此找到更為有效的治療干預方式極為重要[10-13]。水膠體是近年來在壓瘡、靜脈炎等多方面防控與治療中效果較好的一類敷料,其可有效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對于局部滲出的吸收及微循環的改善具有積極的作用[14-15]。在腫脹與淤血消退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其在炎性控制方面也有積極的效果,因此在靜脈輸液滲出方面的治療效果較好,但是臨床中關于水膠體在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滲出中的綜合作用仍有待深入探究,尤其是對滲出相關各方面表現的細致控制作用仍極為不足[16-17]。

表5 兩組滿意情況比較 例(%)
本研究結果顯示,水膠體治療干預患者的輸液滲出分級、疼痛程度及皮下淤血情況均優于常規護理干預者,皮下淤血消退時間短于常規護理干預者,因此肯定了水膠體在老年靜脈輸液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且患者滿意率高,因此肯定了水膠體在本類患者中的綜合應用效果。分析原因,水膠體作用于輸液滲出局部,對局部的微循環起到了積極的改善作用,同時對局部的炎性應激與氧化損傷修復等具有更好的干預作用,因此局部滲出吸收更快更好,且炎癥與代謝的控制有助于疼痛等不適感的改善,綜合應用優勢較為突出[18-21]。
綜上所述,水膠體在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滲出的護理中干預效果較好,患者對其認可程度較高,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