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馳
癲癇為臨床發病率較高的神經系統疾病,分為癥狀性與特發性兩種[1]。中老年為癥狀性癲癇主要發病群體,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不斷加重,該病發病率不斷上升。當前臨床對癲癇發病機制沒有明確說法,癲癇致病灶可能為神經元損傷[2-3]。丙戊酸鈉在癲癇患者臨床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苯二氮類藥物相比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耐受性和較高安全性。研究證實,在丙戊酸鈉治療基礎上進行左乙拉西坦治療效果更理想[4]。本研究圍繞丙戊酸鈉緩釋片聯合左乙拉西坦對癲癇患者智力水平及生活能力影響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8 例癲癇患者。納入標準:符合癲癇診斷標準[5],未經藥物治療;臨床資料完善,精神正常;在研究前經治療,效果不理想;年齡<75 歲;研究前均進行智力測試(MMSE 評分)和生活能力測試(ADL 評分);所用藥物及不良反應均無差異。排除標準:不能接受臨床隨訪;肝腎功能異常與臟器受損;丙戊酸鈉緩釋片、左乙拉西坦過敏;感染或腦外傷;妊娠期和哺乳期;合并神經與腫瘤功能異常。將患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29 例。該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壓、降低顱內壓等基礎治療。(1)對照組在基礎治療上應用丙戊酸鈉緩釋片(生產廠家: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1395,規格:0.2 g)治療,0.5 g/次,2 次/d,7 d 為一療程,連續治療7 d。若臨床癥狀有效改善,繼續該劑量服用;若患者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應增加藥物劑量,1.0 g/次,2 次/d,7 d 為一療程。連續給藥八個療程。(2)研究組應用丙戊酸鈉緩釋片聯合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鈉緩釋片應用與對照組完全相同,左乙拉西坦(生產廠家:重慶圣華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40069,規格:0.5 g*30 s)治療,開始0.25 g/次,2 次/d,逐漸加量至0.5 g/次,2 次/d,觀察2 周若癥狀明顯緩解,繼續該劑量服用;若癥狀未明顯改善,增加藥物劑量至1.0 g/次,2 次/d,7 d 為一療程。連續給藥八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可應用藥物控制癥狀,無急性發作現象,臨床體征與癥狀消失;有效:體征與癥狀改善程度50%~75%,且癲癇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無效:癲癇發作次數無明顯減少,或臨床體征與癥狀進一步加重[6]。總有效=顯效+有效。不良反應包含皮疹、惡心嘔吐、輕度失眠、腹痛腹瀉。(2)兩組血磷、血鈣水平對比。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后血磷、血鈣水平。兩組均清晨空腹狀態采集靜脈血,并利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磷、血鈣指標水平進行測定。(3)兩組生活能力與智力水平對比。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智力通過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7]、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及簡易智能狀態量表(MMSE)進行評價[8-9],ADL 評分100分(主要有進食,床椅轉移,修飾,進出廁所,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樓梯,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每個項目根據是否需要幫助及其幫助程度分為0、5、10、15 分共4 個等級)、MoCA 評分共30 分(包括注意力集中、執行功能、記憶等項目)、MMSE 評分30 分[評價指標包含定向力(10 分)、理解力(3 分)、記憶力(3 分)、語言表達(9 分),注意力與計算力(5 分)五項,共30 個題目,答對計1分,答錯或不知計0 分,共0~30 分],分數越高,治療效果越好。(4)兩組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對比。記錄發作持續時間與次數,數值越小,治療效果越理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年齡40~70歲,平均(45.2±1.1)歲;病程1~12 個月,平均(7.2±0.7)個月;腦出血3 例,腦梗死26 例;全身強直陣攣發作14 例,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2 例,部分性發作13 例。對照組,年齡40~70 歲,平均(45.3±1.2) 歲;病程1~12 個月,平均(7.1±0.8)個月;腦出血4 例,腦梗死25 例;全身強直陣攣發作15 例,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2 例,部分性發作1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高于對照組的75.9%(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磷與血鈣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血磷、血鈣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血磷、血鈣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能力與智力水平對比 兩組治療前ADL、MoCA、MMSE 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ADL、MoCA、MMSE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磷與血鈣水平對比[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磷與血鈣水平對比[mmol/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能力與智力水平對比[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能力與智力水平對比[分,()]
2.5 兩組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對比 兩組治療前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對比()

表4 兩組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對比()
癲癇危害性較大,會損傷腦組織,增加死亡發生率[10]。因此,應了解癲癇發病原因,方便進一步臨床治療。臨床資料表明,神經元細胞受損后導致流出更多細胞內外離子和神經遞質,對胞膜穩定性產生影響,導致細胞興奮性升高和神經元細胞功能缺失,嚴重的引起變性,進一步引發癲癇[11]。臨床數據顯示,5%左右腦卒中患者會出現癲癇癥狀,隨病癥加重會誘發癲癇,如果患者出現癲癇相應癥狀,應進行臨床及時診斷,依據診斷結果進行針對性治療[12-13]。
當前,丙戊酸鈉被廣泛應用于癲癇患者臨床治療中,有利于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對異常神經元細胞放電維持和細胞膜穩定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時可對Ca2+內流進一步抑制,進而改善患者癲癇癥狀,緩解病情[13-14]。因為癲癇復雜類型,應在丙戊酸鈉治療基礎上進行聯合用藥[14-15]。盡管丙戊酸鈉治療可改善臨床癥狀,但治療有效率相對較低,在該治療基礎上進行左乙拉西坦治療,效果更理想[1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高于對照組的75.9%(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9%,與對照組的6.9%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丙戊酸鈉治療基礎上聯合左乙拉西坦進行治療,不僅可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式。當機體神經元損傷后,會引起細胞膜穩定性下降,引起神經遞質、細胞內外離子大量流出,引起細胞興奮性增加,誘發癲癇。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血磷、血鈣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血磷、血鈣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丙戊酸鈉緩釋片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癲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磷、血鈣水平,從而有利于后期癲癇的控制。
中樞神經突觸囊泡蛋白結合與左乙拉西坦用藥機制存在相似性,左乙拉西坦可有效結合中樞神經突觸囊泡,對異常神經元放電抑制,這能有效激活Ca2+通道[17-18]。左乙拉西坦在γ-氨基丁酸水平抑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維持正常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ADL、MoCA、MMSE 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ADL、MoCA、MMSE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癲癇患者進行丙戊酸鈉緩釋片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可提高ADL、MoCA、MMSE 評分,降低癲癇發作持續時間與次數,緩解臨床癥狀,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治療方法。因納入樣本較少,對研究準確性產生影響。且該研究未進行長時間隨訪,降低了遠期治療效果評價準確性。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應納入更多樣本,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研究,為患者臨床治療提供更有效依據,提高治療有效率,促進病情恢復。
綜上所述,在癲癇患者臨床治療中,應用丙戊酸鈉緩釋片聯合左乙拉西坦治療效果理想,能提高治療效果同時不增加不良反應,從而有利于患者智力水平與生活能力的改善,同時聯合應用能降低血磷與血鈣水平,改善癲癇持續時間與發作次數,提高了患者的預后,值得臨床中進一步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