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任強 王文華 鄺艷萍
糖尿病在我國具有極高的發病率,而本病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作為較為常見及嚴重的一類并發癥,其對患者的生存狀態危害極大[1-2]。臨床中與糖尿病DR 發生相關的研究多見,多數研究認為其患病率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且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關系到其并發癥的防控效果[3-4]。本研究就小欖鎮糖尿病患者DR 患病率和認知度的進行調查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4 月小欖鎮的162 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45 歲28 例,45~60 歲53 例,>60 歲81 例;男90 例,女72 例;分型:1 型30 例,2 型132 例;病程:<10 年38 例,10~15 年71 例,>15 年53 例。(1)納入標準:①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18~79 周歲的常住居民(戶籍居民或在本地居住≥5 年的居民);②根據2006 年WHO 和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為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 和/或服糖后2 h(OGTT-2 h)血糖≥11.1 mmol/L;③被縣級及以上醫院診斷為糖尿病;④患者具有良好的依從性。(2)排除標準:癱瘓、意識障礙不能接受檢查、不能散瞳檢查或伴嚴重白內障不能窺入眼底。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加并簽訂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將162 例糖尿病患者的DR 患病率與認知度進行統計,比較不同年齡、性別、分型及病程者的DR 患病率及認知度,采用Spearman 秩相關分析年齡及病程與DR 患病率及認知度的關系。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DR:根據2002 年在悉尼由美國眼科學會(AAO)發起,多國參與制定的國際臨床DR 嚴重程度分級標準和國際臨床糖尿病黃斑水腫嚴重程度分級標準作為統一的診斷標準,統計非增殖期與增殖期患者[5]。(2)認知度:參考文獻[6]自行編制DR 防治知識調查評價問卷,包括DR 發生的機制、危害、臨床表現、體征、治療和預防知識等題目,回答知道1 分,不知道為0分。總分最高為100 分,其中≥80 分、60~79 分及<60 分分別表示認知度較高、一般及較低。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分析。相關性采用Spearman 秩相關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小欖鎮糖尿病患者DR 患病率比較 162 例糖尿病患者中發生DR 50 例,發生率為30.86%,其中非增殖期30 例(18.52%),增殖期20 例(12.35%)。不同性別及分型者的DR 患病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175、0.013,P=0.675、0.909)。不同年齡及病程者的DR 患病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4.167、47.645,P=0.000、0.000)。見表1。

表1 小欖鎮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比較 例(%)
2.2 小欖鎮糖尿病患者DR 認知度比較 認知度較高的56 例,占34.57%,認知度一般的68 例,占41.98%,認知度較低的38 例,占23.46%。不同性別及分型者的DR 認知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Z=0.419、0.342,P=0.675、0.733)。不同年齡及病程者的DR 認知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33.918、49.925,P=0.000、0.000)。見表2。
2.3 年齡、病程與DR 患病率及認知度的關系分析 Spearman 秩相關分析顯示,年齡與DR 患病率呈正相關,與DR 認知度呈負相關,病程與DR 患病率及認知度均呈正相關(P<0.05),見表3。
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持續提升的狀態,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因此臨床中與糖尿病相關的研究不斷增多[7]。而糖尿病并發癥種類較多,對患者危害較大,因此并發癥的防控是臨床研究重點,且日益受到臨床重視。DR 作為糖尿病常見嚴重并發癥,其臨床危害日益受到認知的同時,仍有較多患者對其認知度較低,導致相關防控措施未能實現有效實施[8-9]。另外,DR 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較高,臨床研究普遍顯示在20%以上,但不同地區及時間的DR 患病率存在一定差異,且其變化波動較為突出[10-12],因此對特定地區的DR 患病率及認知度等方面的針對性研究需求較高[13-15],而針對性的研究有助于防控與干預措施的有效制定與實施。

表2 小欖鎮糖尿病患者DR認知度比較 例(%)

表3 年齡及病程與DR患病率及認知度的關系分析
本研究就小欖鎮糖尿病患者DR 患病率和認知度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162 例糖尿病患者中發生DR 患病率較高,而DR 認知度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不同性別及分型者的DR 患病率和認知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年齡及病程者的DR 患病率和認知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Spearman 秩相關分析顯示,年齡與DR 患病率呈正相關,與DR 認知度呈負相關,病程與DR 患病率及認知度均呈正相關(P<0.05),因此肯定了小欖鎮糖尿病患者年齡及病程與DR 患病率和認知度的關系。分析原因,糖尿病患者病程較長者疾病對機體的危害更為顯著,導致DR 患病率更高,同時受疾病發生的影響,其對相關知識的重視程度更高,因此認知度較高[16-18];而年齡較高者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存在不足,導致其相關知識的掌握效果較差,表現為認知度較低的情況[19-20]。同時,研究結果也提示對于年齡較高及病程較長者更應重視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及DR 的防控干預[21-22],以實現改善預后的目的。綜上所述,小欖鎮糖尿病患者DR 患病率較高,認知度較低,且年齡及病程均對其影響較大,可作為干預措施制定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