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萱 于海勝 劉穎群 方義湖
宮頸癌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是婦科臨床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范圍內,每年死于宮頸癌約有20 多萬女性,而我國每年新發宮頸癌約13 萬例,死于宮頸癌約3 萬例,危害性極大[1-3]。宮頸癌的發生是一個從異型增生到原位癌,最后發展為浸潤性癌的漸進過程,有一個較長的、可逆轉的癌前病變期,早期宮頸癌患者5 年存活率高達90%[4-5]。若能讓早期準確篩查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盡早實施針對性的措施,對提高患者生存率及延長生存期至關重要。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DNA(HPV-DNA)、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TCT)是早期篩查宮頸癌的有效手段,但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或漏診率,診斷準確性欠佳。相關研究顯示,增殖細胞核抗原Ki67 與腫瘤抑制基因P16 與宮頸癌發生、進展密切相關[6-7]。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TCT、HPV-DNA 聯合P16、Ki67 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 年12 月-2016 年12 月在本院婦科門診就診且自愿接受早期宮頸癌篩查的成年女性1 024 例,年齡18~58 歲,平均(38.21±2.36)歲。受檢者因體檢、性生活出血、白帶異常、陰道不規則出血等就診,無子宮切除、CIN 及宮頸癌病史且非妊娠期。
1.2 方法
1.2.1 TCT 用特質的細胞毛刷采集宮頸脫落細胞,將宮頸移行帶區脫落細胞洗入盛有保存液的小瓶中,離心沉淀處理后,提取細胞,制備成單層細胞涂片,直徑為13 mm,隨后行固定、巴氏染色,用細胞涂片離心機檢測系統檢測。以TBS 分級實施細胞學診斷。TCT 診斷結果:無上皮內瘤變(NILM),正?;蜓装Y,非典型鱗狀細胞(ASC,包括ASCUS 與ASC-H 兩類),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其 中,LSIL 即CINⅠ,HSIL 即CINⅡ、CINⅢ。ASC-US 及以上病變定為TCT 結果陽性。
1.2.2 HPV-DNA 用基因芯片法檢測標本中HPV基因及其分型,高危型HPV 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 等基因。檢測出高危型HPV 為陽性。
1.2.3 陰道鏡下病理活檢 對HPV-DNA 或TCT 陽性患者,陰道鏡下取有白色病變、腺體開口、鑲嵌、異型血管等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活檢檢查,若鏡下圖像不滿意或未發現異常,則常規在移行帶3、6、9、12 點四處活檢。病理診斷結果包括正?;蜓装Y、CINⅠ、CINⅡ、CINⅢ、宮頸癌。
1.2.4 P16、Ki67 在陰道鏡下取宮頸活體組織,使用10%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連續切片,切片厚度為4 μm,以免疫組化染色法進行P16、Ki67 染色。P16 以細胞漿或/和細胞核出現黃色或棕黃色顆粒為陽性。在400 倍高倍顯微鏡下,每張切片隨機選擇5 個視野,計數陽性細胞的百分數,結果取平均值。(-):陽性細胞為0~5%;(+):陽性細胞為5%~25%;(++):陽性細胞為26%~75%;(+++):陽性細胞>75%。Ki67 以細胞核棕黃色為陽性,陰性:陽性表達局限于上皮的基底層,(+):超過基底層10%~25%;(++):超過26%~75%;(+++):超過>75%。
1.3 觀察指標 (1)分析HPV-DNA、TCT 檢測情況,兩項結果有一項為陽性行陰道鏡下病理活檢,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分析HPV-DNA、TCT單一與聯合診斷宮頸病變準確率差異。HPV-DNA、TCT 任意一項為陽性,則聯合診斷結果評定為陽性。(2)分析P16、Ki67 表達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PV-DNA、TCT 單一與聯合診斷宮頸病變效能 1 024 例女性經HPV-DNA、TCT 檢查,各篩出陽性例數178 例(17.38%)、164 例(16.02%),HPV-DNA、TCT 結果有一項為陽性者232 例(22.66%),對232 例患者行陰道鏡下病理活檢確診為陽性78 例(7.62%),LSIL 34 例(3.32%),HSIL 37 例(3.61%),宮頸癌7 例(0.68%),其余154例(15.04%)為宮頸炎。TCT 聯合HPV-DNA 檢查與病理活檢結果一致性較高,與HPV-DNA、TCT單一檢查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929、7.167,P=0.005、0.007)。見表1。

表1 HPV-DNA、TCT單一與聯合診斷宮頸病變結果 例(%)
2.2 P16、Ki67 表達情況 宮頸組織中隨著CIN 分期增加,P16、Ki67 陽性表達率逐漸升高,見表2。

表2 P16、Ki67表達情況 例(%)

表2(續)
因宮頸癌早期無典型臨床表現,大部分患者被確診時已進展為中晚期,錯失手術治療最佳時機,預后較差,是造成女性死亡的因素之一[8-10]。宮頸癌發生與宮頸感染HPV 病毒密切相關,高危型HPV 感染是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發生的必要先決條件[11-13]。故臨床常用HPV-DNA 篩查宮頸癌,但因其檢測步驟過于繁瑣且重現性欠佳,假陰性較高。TCT 是結合現代計算機技術與物理技術實施診斷的細胞學檢測新技術,能使制成的薄層涂片細胞結構更加清晰、成分更為齊全且背景更干凈,提升陽性診斷率。但在臨床診斷中發現,其漏診率較高[14-16]。本研究中,TCT 聯合HPV-DNA 檢查與病理活檢結果一致性較高,與HPV-DNA、TCT 單一檢查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診斷可優勢互補,提高宮頸病變檢出率。
宮頸癌形成、轉移、浸潤是極為復雜的病變過程,與多種抑癌基因與癌基因的調控、表達和細胞凋亡密切相關[17]。P16 屬于細胞周期抑制因子,其表達產物P16 蛋白是CDK6 和CDK4 的抑制劑,能負調控細胞周期,抑制細胞惡變過度增殖[18-19]。但P16基因突變、缺失、啟動子高甲基化可誘發Cyclin D1-CDK4/6-pRb-E2F 通路調節功能失控,促使細胞過度增殖,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腫瘤。Ki67 是一種具有維持細胞增殖作用的抗原,其表達水平可直接反映細胞增殖活性,是判斷腫瘤惡性程度和預后的重要指標[20]。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組織中隨著CIN 分期增加P16、Ki67 陽性表達率逐漸升高,提示P16、Ki67 與宮頸癌的發生、進展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TCT 聯合HPV-DNA 檢查可有效鑒別診斷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且P16、Ki67 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發生、進展密切相關,可將其作為診斷宮頸病變手段,為早期診斷宮頸癌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