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浸式裝置藝術大多采用數字技術,以聲、光、電為媒介營造沉浸式環境,給觀眾帶來多通道的感官刺激,通過與觀眾的交互傳達藝術家的思想理念。本文以觀眾的角度,從感官上的交互、運動系統交互、心理系統交互三個方面分析沉浸式裝置藝術的交互體驗。
關鍵詞:沉浸式 裝置藝術 交互體驗
一、沉浸式裝置藝術概述
沉浸式裝置藝術大多出現于各種藝術館、展覽館,具有智能性、交互性、多樣性等特點。但沉浸式的裝置藝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一個相對封閉的交互環境來實現觀眾沉浸式的體驗。這種封閉空間將觀眾的全部感官系統置于其中,觀眾受到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感官、多通道的反饋和刺激,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沉浸于整個裝置環境當中。
二、關于交互體驗
沉浸式裝置的交互主體涉及觀眾與計算機的雙向交互,作品在用戶做出指令前即對用戶心理與行為造成影響,在此基礎上再反饋到計算機上。觀眾與作品在交互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定的情感體會,這種情感與體會在一次次交互過程中又會得到加深。在反饋方式上它包含多種反饋,表現為多感官、多通道的多重反饋,它給觀眾帶來的是全方位的交互體驗。
沉浸式的裝置藝術不同于其他的裝置藝術,即便是傳統展覽形式的沉浸式裝置藝術,它所帶來的體驗也要比其他的裝置藝術更加豐富、更加深刻,封閉式的環境隔絕了其他信息的干擾,相較于其他的裝置作品更能夠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裝置上。
三、沉浸式交互體驗分析
(一)感官系統
感官是人用來認知周圍事物的器官,人們通過各種感官來獲得對事物的認知。這其中感官體驗主要包含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方面。
視覺與聽覺是人最發達的感官,視覺使人產生對事物的直觀印象,聽覺反饋促使人行動。人對事物的認知過程中視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決定了視聽刺激在裝置藝術當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觸覺上的體驗一般由材料本身的觸感來解決,它精確而又客觀地反映客體的形狀,使人們得到的信息更加完整,形成了對事物多元化的認知。而嗅覺一般作為視聽覺的補充出現,增加反饋的方式。
沉浸式裝置藝術在感官方面一般都會盡力模擬自然對人的感官所造成的影響,并且更深一步地去刺激,它給人一種真實的體驗,然而又與現實世界有所區別。這種區別使人對現實世界進行對比反思,從而產生情感上的體驗。
(二)運動行為系統
運動行為系統體驗主要表現在觀眾對其發出指令或動作方面,觀眾在展廳當中進行走動或者做手勢等行為被運動捕捉器捕捉到,而后通過裝置反饋給觀眾進行相應的互動。
在沉浸式藝術裝置所創造出的虛擬環境中,真實的空間與虛幻的時空相結合,作品本身的運動與觀眾的行為運動以及作品的反饋運動交織。在這一虛擬的時空中,人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認知自我的存在。
(三)心理系統
心理體驗是指觀眾在觀看裝置時產生的心理變化,心理系統在最后發生作用,首先是由觀眾的感官系統受到刺激,再借由運動系統進行交互反饋,最后產生心理體驗。這種體驗包含作品對觀眾產生的意義和觀眾對作品產生的情感。
作品對觀眾產生的意義主要涉及回憶、故事、文化和概念等方面。場館會刺激觀眾以前的回憶、了解的故事等,觀眾在觀看作品時,通過作品營造出的文化或某種概念的氛圍,來感受異域文化或是某種概念。
在交互的過程中,觀眾由于對作品的參與而產生新的情感與認知。在沉浸式裝置所營造出的虛擬時空中,人們沉浸于裝置帶來的氛圍和情感,產生一些日常生活中所沒有的認知和情感。在這一過程中,觀眾與作品、與藝術家產生共情,藝術家的思想理念就能夠傳達給觀眾,使觀眾對作品產生感情。
四、結語
總的來講,沉浸式裝置藝術是一個需要封閉或半封閉環境的裝置藝術。它營造出一種虛擬的時空,模擬現實又超越現實,給觀眾帶來感官體驗,引起觀眾的心理反應,從而造成更加深刻的交互體驗。
沉浸式裝置藝術給人帶來的是超越一般的感官體驗,它帶領觀眾超脫肉體的束縛,實現短暫的超脫體驗。它將藝術品與人之間的距離消除,人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藝術品脫離了人將不再完整。
參考文獻:
[1]宗敏.數字裝置藝術的交互體驗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2013.
[2]夏靜,魏欣欣.從空間互動性來了解裝置藝術[J].藝術科技,2017(06).
[3]吳永萌.交互體驗審美特征的研究與應用[D].長沙:湖南大學,2015.
[4]李四達.新媒體藝術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5]伍迪.裝置藝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互動性應用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4.
[6]吳永萌.交互體驗審美特征的研究與應用[D].長沙:湖南大學,2015.
(作者簡介:陳思思,女,碩士研究生,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虛擬現實)(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