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騎士社團是德國表現主義的重要美術社團,由康定斯基同馬爾克共同創立。作為青騎士社團的一員,馬爾克的畫作中有這個社團的影子,或者說是表現主義的共同特征:強調藝術家的個性與主觀情感。在這個基礎上,馬爾克創作了一批以動物為主體的繪畫作品,在其繪畫手法上有走向抽象的趨勢。本文將從社會和個人兩個方面來分析馬爾克的藝術創作。
關鍵詞:青騎士社團 馬爾克 社會心理 抽象現代主義
一、社會背景
就宏觀的社會背景而言,一方面,19世紀開始的工業化進程發展至20世紀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到了20世紀初,大型的公司體制已經確立。它們大多由董事會控制,分布廣泛,擁有很多大工廠。工廠的存在便確定了工人的存在。在剛興起但并沒有完善的保障機構的工廠中,馬克思主義所提出的社會哲學思想經歷了幾十年的醞釀,才受到工人階級的擁護和支持。在哲學領域,德國哲學家尼采同樣看到了絕對理性對于社會的影響,包括受到19世紀在科學領域占據主流的達爾文主義的影響,人們直接將達爾文的“進化論”即科學挪用到了社會和人類學中去,這更直觀地讓人們看到了社會的不平等和絕對理性的社會分層。讓人們相信,必須去保障弱勢群體的權利,拒絕人性的絕對理性,甚至殖民主義開始反對他們的殖民地。正是因為赤裸裸的現實擺在人們的面前,所以人們提出拒絕理性,提倡情感的表達,認為過分依賴理智而喪失了情感和所謂的人性。
二、科學因素
在科學方面: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用儀器驗證了非理性的存在,用一種可量化的方式研究心理學。后來榮格將他的理論發展起來。牛頓、普朗克、玻爾、愛因斯坦這些科學家的出現,既帶來了科學技術上的進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藝術的繁榮發展。
所以這個時期的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在創作上主要表現現代性的冰冷,非人的趨向與粗魯的物質主義。由于繼承了高更在與自然融合的原始世界中尋找心靈的平和,許多藝術家都轉向了更為直接的部落藝術、兒童藝術、民間藝術以及中世紀藝術。對于有精神追求的藝術家來講,其本質便是抽象,這種直觀的新藝術方法是最好的工具。
三、馬爾克的個性因素
馬爾克的父親是一位風景畫家,因為并沒有關于他父親的資料記載,所以只能猜測馬爾克早期是否曾受到其父親的影響而對自然風景、動物有所興趣。另外,馬爾克在上藝術院校之前服過役,他給朋友的書信中曾說到,他認為“動物與人相比更為純潔和美麗”。所以,筆者猜測服役的經歷對馬爾克理解人和動物的看法也有所影響。他認為“動物具有無瑕的生命感,能夠喚起我身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馬爾克認為,藝術不應該停留在對事物外貌的摹寫上,而應該深入內部,努力揭示隱藏在紛繁復雜的世界內部的客觀精神實質。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即藝術應當表現“人們眼睛所見到的背后的東西,是抽象的精神”。這句話傳達出了青騎士社團內藝術家的共同感受,他們相信西方工業社會已經喪失了精神。
四、其他因素
最后要提到馬爾克的兩個重要的朋友。一位從繪畫色彩上同馬爾克相互影響,另一位從繪畫形式上相互影響。第一位是奧古斯特·麥克,也是青騎士社團的一員,他把色彩的組織同動物、風景結合起來,化為條形和方格形的幾何塊、面,具有立體主義風格。畫家通過畫面揭示對于自然現象的感受和本質,而不是一味地去再現自然的客觀面貌。畫家喜歡用強烈的色彩對比,把圖案與幾何體結合起來。這種強烈的色彩與馬爾克產生了共鳴,在馬爾克寫給他的信中提到了自己的色彩觀念,“藍色是男性的顏色,嚴肅而深沉。黃色是女性的顏色,溫柔、歡快、感性。紅色是物質的顏色,殘酷、苛刻又沉重。”他試圖將自己對色彩和情感表現的聯系轉變成一種再現體系。
第二位是羅伯特·德勞內,他是畢加索和勃拉克之后的巴黎立體主義藝術家。德勞內癡迷于光線,他將表現光與色的韻律美作為繪畫的主要目標。他把光分解為彩虹的七色,并用一種新方法將它們在畫面上重新組合,最終把繪畫引向純抽象的道路。對比德勞內的《窗》和馬爾克的作品,能感受到他的對于光線和色彩的使用較為類似。綜上,都可以在《林中之鹿》和《動物的命運》中體現出其畫面中很強的內在精神。
參考文獻:
[1][美]羅蘭·斯特龍伯格.西方現代思想史[M].劉北成,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2][美]H.W.詹森.詹森藝術史[M].藝術史組合翻譯實驗小組,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蘇嘉琪,女,碩士研究生在讀,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美術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