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志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地方文獻,是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記錄了我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的風土人情,包含了經濟、政治、文化、人物等情況,閱讀地方志是能夠快速了解當地人文、地理等情況的捷徑。鑒于它有著較高的學術和實用價值,尤其是對研究中國國情有著重大參考價值,因此也受到外國學者的高度重視。早在唐代就已有方志文獻流傳到了日本,此后的上千年,有大量的方志不斷流傳到海外,成為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橋梁,起到了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方志文化的作用,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外輸出的重要象征。
關鍵詞:地方志 海外 流傳 文化
一、唐代至明清時期中國地方志在海外的流傳
中國地方志流傳海外的最早時間目前可以追溯到唐代,據記載,早在唐代后期就有中國地方志文獻流傳到了日本。由于唐代到宋元時期尚屬于地方志走向定型的時期,編纂地方志多是個人行為,還沒有形成大規(guī)模編纂地方志的風氣,這一時期的地方志數量不是特別多。因此,這一時期雖然也有一些地方志流傳到與中國臨近的日本、高麗等國,但數量不多,也未能在海外引起較大反響。到了明清時期,地方志編纂事業(yè)開始出現繁榮局面,借出版業(yè)發(fā)達之力,數量巨大的地方志被編纂和印刷出來,加上海外貿易、國際交往的進一步發(fā)展,更多地方志流傳到了海外。19世紀中葉以前,流傳到海外的中國方志主要集中在周邊的日、朝兩國。19世紀之后,美、英、法等西方國家也開始重視和搜集中國地方志。
朝鮮是中國的近鄰,中朝文化交往密切,朝鮮也曾多次向我國采購大量圖書,這其中就包括了地方志書。朝鮮國王中宗曾于中宗十年(1515年)時下求書詔令,詔令一出,明《遼東志》《山海關志》等地方志都東傳到了朝鮮。如朝鮮中宗三十四年(1539年),朝鮮東至使行管押使工曹參判鄭順明就從明購買了《遼東志》六卷獻于朝廷。此外還有贈書的形式,如朝鮮燕山君元年(1495年),明朝冊封使金輔一行赴朝,將《大明一統(tǒng)志》等書籍作為禮物贈送給朝鮮。清代時則以購書和贈書為主,如朝鮮景宗即位后,派遣李宜顯擔任東至使正使赴北京朝賀,李宜顯此行采購了大量的書籍,包括屬于地方志的《西湖志》十二卷、《盛京志》六卷、《通州志》八卷、《黃山志》七卷。朝鮮正祖十四年(1790年),朝鮮使者徐浩修在北京書肆購買了《盛京通志》。
日本是收藏中國地方志最多的國家之一,尤其是明代末年至清咸豐年間,中國方志大批量地流入日本。明末以來,日本是中國人出海貿易的重要地區(qū),地方志成了中日貿易的一種珍貴的“商品”,據巴兆祥先生統(tǒng)計,明末至清咸豐年間,唐船輸出地方志約有1245部。
二、流傳海外中國地方志的影響
中國的地方志書大量流傳到海外,而且各國爭相收藏中國地方志,表明中國地方志這一文化瑰寶受到了各國有識之士的賞識和鐘愛。這也有利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的傳播。流傳到海外各國的中國地方志,為各國學者研究和運用中國地方志提供了便利條件。尤其是近代以來的西方學者,一下子便發(fā)現了中國地方志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價值,使中國地方志的科學價值得到了充分展示,散發(fā)出它應有的燦爛光芒。
到了現代,外國學者對中國地方志更加重視,研究和運用中國地方志的熱情更加高漲。他們利用中國地方志的資料,有的研究中國古代的地理、歷史和文化;有的則把中國地方志的主要內容歸納成若干方面的問題,逐一研究它們的價值;有的直接對中國地方志的編纂及其史料價值等進行研究。眾多的外國學者名家通過研究和運用中國地方志的親身實踐,增進了對中國地方志價值的了解。曾任英國英中了解協(xié)會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史》主編的已故著名學者李約瑟評價說:要研究人類文明,就必須研究中國的地方志。
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在對中國文化進行長期關注、學習和文化交流的同時,其本土文化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國地方志的影響。日本早期仿照中國的圖經編纂了《風土記》,后期又仿照《大明一統(tǒng)志》編纂了《會津風土記》,再次興起地方志編纂熱。直至明治時代,日本地方志的編修才逐漸演變成地方史的編修。朝鮮大約于15世紀就已開始修志。越南則于20世紀初期完成官修《大南一統(tǒng)志》。
三、結語
總之,流傳到海外的中國地方志已成為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和展示中國“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地方志可以在當今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整體架構之中,積極發(fā)揮聯(lián)系歷史與現實的信使作用,聯(lián)系中國與世界的橋梁作用,為化解宗教矛盾、民族隔閡提供歷史經驗和政治智慧。
參考文獻:
[1]吳晗.朝鮮李朝實錄中的國史料[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巴兆祥.明清時期地方志東傳日本的歷史過程[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8(07).
[3]張瑩.地方志與地方文化建設[J].中國地方志,2004(02).
(作者簡介:丁玉恒,男,碩士研究生,遼寧省檔案館,研究方向:地方志學)(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