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傳金 藍芳令 韋銘 阮才政 肖菊芳


【摘要】目的 研究運用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18例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運用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治療,觀察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恢復情況。結果 18例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200-500ml.平均術中出血量為380.0ml;手術時間為60-150min,平均手術時間為110.0min;隨訪時間為5-12個月。患者傷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時間為4.2個月,無切口感染或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等相關并發癥。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肢體功能優9例,良7例,可1例,差1例,優良率為88.89%,平均肢體功能評分為82.5分。結論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具有同定效果可靠、操作靈活及并發癥少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不穩定型骨盆骨折;骨折內同定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11
不穩定型骨盆骨折占骨盆骨折的30%左右,大多情況需要手術治療,多數學者采用鋼板固定骨盆骨折取得不錯療效,2018年2月-2019年7月本院運用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手術治療18例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取得不錯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7月本科接收治療的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8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其中女6例,男12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5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12例,重物砸傷3例,高處墜落傷3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12例(其中B1型5例,B2型4例,B3型3例),C型6例(其中C1型2例,C2型2例,C3型2例)。
1.2治療方法
1.2.1手術方法 麻醉生效后,按患者骨盆骨折的不同情況應用對應不同的術式,如果骨盆骨折分型不同,則采取的手術方式和入路也會相異,例如對于髂骨骨折、髖臼前柱或者合并恥骨支骨折、骶髂關節脫位以及骶骨骨折,常運用腹直肌旁入路手術。當合并后柱骨折或髖臼后壁骨者時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顯露骨折容易手術。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由螺釘、連接塊及固定棒構成;固定棒為網柱體,可分為2.5、3.0、4.0、5.0、6.0mm,5種直徑有不同的規格,不同規格的固定棒均有與之配對的,連接塊里的連接孔直徑也分上述5種不同對應的規格,連接塊有螺釘孔和棒孔,螺釘與螺釘孔可以通過鎖定螺紋完成牢固的鎖定,在鎖定之前連接塊可以在固定棒上360°靈活旋轉并且可以自由滑動,鎖定之后連接塊和釘棒將被一體化牢固鎖定,形成一體化的鎖定內固定系統;為了滿足骨折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的治療,連接塊配有4種不同型號即單棒雙孔、單棒單孔、雙棒單孔以及掛鉤等形式。骨盆是不規則骨,顯露骨折復位后先用模棒預彎后取模,再按照模棒塑形固定棒,然后在骨折近遠端合適位置放置連接塊,如果還要加固可以在棒上必要的位置增加掛鉤連接塊后置入螺釘增加骨折固定的穩定性。連接塊在鎖定之前可在固定棒上隨意旋轉和滑動,可以鎖定一端后用撐開器輔助復位后再鎖定,置釘的角度和方向也比較方便靈活,使得手術操作簡捷,手術時間大大減少。手術中不必要大面積的剝離損傷骨膜,因為可以將該組合式內固定系統固定在骨膜之外,骨折斷端的遠近端的置釘數目需要至少用3枚螺釘固定才夠牢靠穩定。
1.2.2術后處理 術后傷口常規留置負壓引流管,一般在術后24-48h拔除,常規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7d。術后囑咐患者于術后第3天開始進行雙下肢肌力及關節功能康復鍛煉和治療,術后第6-8周要求患側開始部分負重,根據骨折臨床愈合的不同情況決定是否完全負重的合適時間。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和肢體功能。肢體功能采用Majeed評分標準:①優:≥85分;②良:70-84分;③可:55-69分;④差:<55分。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2結果
18例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200 -500ml,平均術中出血量為380.0ml;手術時間為60-150min,平均手術時間為110.0min;隨訪時間為5-12個月。患者傷口均一期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時間為4.2個月,無切口感染或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等相關并發癥。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肢體功能優9例,良7例,可1例,差1例,優良率為88.89%,平均肢體功能評分為82.5分。典型病例:男45歲,高處墜落多發傷,雙側骨盆骨折,右側骨盆骨折移位明顯,行腹直肌旁人路顯露骨折復位后用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手術固定,左側骨盆骨折相對穩定給予保守治療。見圖1,圖2。
3討論
不穩定型骨盆骨折占骨盆骨折的1/3左[1],此類不穩定型骨盆骨折非手術的治療效果常不滿意,一般會伴隨疼痛、功能障礙等,不少學者臨床研究顯示,手術治療是現階段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的主要方法[2]。
不穩定型骨盆骨折大多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內固定大多采用鋼板螺釘技術,有些不穩定型骨盆骨折需采用外固定等相關技術,其特點和優點:骶骨骨折用骶骨棒固定,骶骨關節脫位用前路鋼板固定,髖臼骨折、恥骨聯合分離、恥骨骨折及髂骨翼骨折用重建鋼板固定。但是,大家知道骨盆屬于不規則骨,普通鋼板塑形比較困難,而且往往會延長手術及傷口暴露時間,出血多,手術風險大。與此同時,骨盆呈極端不規則的結構,導致手術中螺釘置入的長度難于準確把握,有螺釘松脫危險。盡管鎖定鋼板可以避免螺釘松動,但鎖定螺釘固定時方向固定,因此螺釘應用時不太方便,尤其應用于鄰近關節部位時螺絲釘進入關節有較大風險,手術固定失敗的風險也隨著增大。
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是一種新型內固定裝置,該系統具備手術操作靈活,容易塑形,具有加壓與撐開、固定與復位一體的特性,其固定強度及生物力學的優勢已被多項研究證實[3-5],與其他固定方式相比,具有以下優點:連接棒為圓柱形,可根據不同的骨質形態,術中可根據需要隨意塑形,比鋼板塑形容易;連接塊位置可靈活滑動和轉動,可置于連接棒的任何一個位置,使骨折固定操作更加靈活而省事;螺釘為鎖定型,增加了固定的穩定性,同時在螺釘與連接塊鎖緊前可繞棒任意的方向旋轉,使螺釘定位定向多方位,非貼附鎖定固定更加符合骨盆扁平、不規則骨的固定需求,同時可以和非鎖定螺釘聯合應用,在科學合理的鎖定螺釘導向置釘困難的情況下可使非鎖定螺釘有效固定[6];可隨時根據骨折需要增加單棒型連接鉤以增加固定的穩定性和強度,這更有利于粉碎骨折塊的復位、固定;該技術掌握較容易,對于難以復位或復位欠佳者可先鎖定骨折一端,另一端置入螺釘但不予鎖緊,然后使用撐開或加壓鉗利用連接塊可在棒上可滑動性進行加壓或者撐開復位骨折后予鎖緊固定;此系統適用范圍非常廣泛,既可應用于恥骨聯合分離、恥骨骨折、骶骨骨折及骶髂關節分離的復位固定,還可以滿足髖臼后路及前路的固定,可適用于不同類型的不穩定型骨盆骨折;運用該系統可有效保護了軟組織及骨膜,最大限度減少軟組織和骨膜破壞,從而很好地保護了骨骼的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7-9]。本組18例患者通過該系統治療后,所有患者傷口均愈合良好,無切口感染以及其他術后并發癥,骨折完全愈合,優良率為88.89%,平均肢體功能評分為82.5分,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肢體功能恢復滿意,表明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是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運用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其科學的結構設計、更好的生物力學性能、更符合骨科“BO”理論、個性化組合搭配等諸多優勢,運用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熊鷹,張仲子,趙烽,等.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醫學研究雜志,2014,43(11):137-140.
[2]張仲子,趙烽,張武,等.新型內同定系統與鎖定加壓鋼板系統治療簡單肱骨干骨折的對比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5. 9(11):2113-2117.
[3]趙烽,熊鷹,張武,等.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治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2013,5(5):268-272.
[4]周飛,隋鳳,于躍芹,等.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治療高齡股骨 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研究.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8):813-814.
[5]陳建軍,韓慶,王順軍,等.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治療肱骨干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療效觀察.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 29(9):943-944.
[6]張仲子,熊鷹,趙烽,等.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中外醫學研究,2014(27):10-12.
[7]熊鷹,陸繼鵬,王大興,等.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治療肱骨及脛骨骨折的臨床應用研究.中同矯形外科雜志,2010,18(14):1209-1211.
[8]孔慶利,熊鷹,姚仁福,等.橋接組合式內同定系統微創治療四肢長骨干多節段骨折臨床分析臨床.合理用藥,2016,9(10):159,169.
[9]梁洞明.橋接組合式內固定系統在骨盆骨折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工程,2016,24(6):104-106.
[收稿日期: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