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守富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的臨床療效。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進行傳統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研究組進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術后臨床指標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150.4±15.2)min長于對照組的(90.0±10.2)min,術后住院時間(8.2±2.0)d、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2.5±1.0)d均短于對照組的(17.5±1.5)、(4.5±1.5)d,術中出血量(65.6±10.2)ml少于對照組的(105.8±12.5)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肛門排氣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初次進食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3.3%低于對照組的2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應用于胃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理想效果,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以及恢復快等優勢,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22
胃癌在臨床上屬于一種普遍的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其具有高發病率和死亡率,胃癌居于惡性腫瘤的首要地位,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同時為家庭增加了沉重的負擔?,F階段,我國胃癌患者的死亡率呈現增加的趨勢。近幾年在胃癌臨床治療中普遍使用根治性手術切除腫瘤,但傳統的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可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創傷,其術后并發癥也比較多,術后恢復效果較差。隨著科技持續發展,腹腔鏡技術在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在胃癌的臨床治療中,其對患者的機體狀況要求較高,其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及效果好的優勢[1]。本文選取120例胃癌患者,研究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3.0±11.5)歲;病理分期:Ⅰ期患者25例,Ⅱ期患者22例,Ⅲ期患者13例。研究組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齡34-73歲,平均年齡(53.5±12.6)歲;病理分期:Ⅰ期患者23例,Ⅱ期患者21例,Ⅲ期患者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組 對患者進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手術前進行一系列常規性檢查,排除手術禁忌?;颊哐雠P位,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規消毒手術區,鋪無菌巾單,在臍下1cm處做一個切口,插入氣腹針,充氣至腹腔壓力達到12mmHg(1mmHg=0.133 kPa),置入10 mmTrocar,同時置入腹腔鏡對腹腔情況進行探查,腹腔內存在少量腹水,肝臟體積大小及質地正常,膽囊體積大小,壁不厚,膽總管未出現擴張現象,盆腔內及大網膜未見轉移病灶,胰腺、脾臟未見異常情況。位于胃小彎近胃竇部腫瘤約5.0cm×5.0cm×4.0cm大小,其具體情況為:浸出胃壁漿膜層,質地硬,胃左動脈根部和胃小彎、胃大彎出現較為明顯的腫大淋巴結;小腸無異常現象出現。結合術前活檢病理檢查結果,術中診斷結果為胃癌。治療方案為從遠端進行胃切除術,在臍左上和右上腹直肌外側緣置入5mmTrocar,同時置入操作器械,提起胃結腸韌帶,用超聲刀在結腸上緣進行游離,同時包括從橫結腸系膜前葉到胰腺上緣游離,有效清掃第15組淋巴結,遠側到十二指腸球部下3cm處,分離胃網膜右動靜脈,用生物夾夾閉的同時用超聲刀切斷。近側切斷脾結腸韌帶和用生物夾夾閉的同時切除脾胃韌帶和血管,保留2支胃短血管(同時對第10、11組淋巴結進行清掃);切斷靠近肝臟的肝胃韌帶,右側到十二指腸球部下3cm處,超聲刀將肝十二指腸韌帶切開,將第12a、12h、12p組淋巴結進行清掃,在根部用生物夾夾閉胃右動脈的同時用超聲刀將其切斷,超聲刀游離在胃小彎上到賁門右側的范圍內,下到距離腫瘤近端4 cm處。于幽門下2cm處用腔內切割閉合器斷胃。對曲式韌帶進行辨認,在距離曲式韌帶20Cm處空腸電凝購切開小腸壁1cm小口,在胃殘端大彎側用超聲刀切開1cm的小口,置人60mm的腔內切割閉合器并進行擊發,取出閉合器,用倒刺線將切開的小腸及胃切口進行縫合,完成胃空腸吻合,查吻合口通暢、血運好、無張力,最終關閉氣腹,在臍下腹白線切開約3.5cm的口子,依次將皮膚、皮下以及腹白線和腹膜進行切開,取出胃標本和所清掃的淋巴結。重新建立氣腹,對腹腔內無活動出血和滲血現象進行檢查,用生理鹽水對腹腔進行沖洗,在小網膜孔和脾窩處各放1根多孔硅膠管進行引流,自左、右側Trocar口引出體外并將其縫合固定在患者的皮膚上,再次檢查查無活動出血,清點器械、敷料無誤,撤出腹腔鏡,對各Trocar切口及切口進行縫合,手術結束。
1.2.2對照組 患者進行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進行氣管插管,并進行全身麻醉,患者呈仰臥位。在患者腹部正中作切口,探查腹腔情況。手術具體操作與研究組相同。
1.3觀察指標
1.3.1手術情況 包括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
1.3.2術后臨床指標 包括肛門排氣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初次進食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
1.3.3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腸梗阻、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瘺、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情。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情況對比 研究組的手術時間(150.4±15.2)min長于對照組的(90.0±10.2)min,術后住院時間(8.2±2.0)d、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2.5±1.0)d均短于對照組的(17.5±1.5)、(4.5±1.5)d,術中出血量(65.6±10.2)ml少于對照組的(105.8±12.5)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術后指標對比 研究組的肛門排氣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初次進食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3.3%低于對照組的2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胃癌屬全球常見疾病,其本質屬于與胃黏膜上皮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2]。其死亡率在全部腫瘤死亡率中占較大部分,世界上每年約有70萬人因胃癌死亡。現階段胃癌的根治方法為進行根治性手術治療[3]。
隨著現階段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腹腔鏡在外科手術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選取120例胃癌患者,研究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的臨床效果。研究結果中,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手術時間要長于傳統的開腹胃癌根治術,主要是因為對患者進行腹腔鏡胃癌根治手術時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氣腹的建立,因為其切口較小,所以操作比較復雜[4,5]。研究組術后住院時間、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為傳統開腹胃癌根治術在進行治療期間需要切開正中腹部,將機體內的病灶和受到癌細胞擴散的淋巴結完全暴露出來,所以手術切口比較長,嚴重損害了患者的機體,使得患者在手術中出血量比較多,從而造成患者恢復較[6]。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主要是在體內置人腹腔鏡輔助進行手術,其具有手術切口小、高精確度、出血量少和恢復情況好的優點[7]。在臨床上縮短了肛門排氣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和住院時間、初次進食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較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肛門排氣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初次進食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上胃癌極易發生淋巴結的轉移,掃清淋巴結程度對患者的手術質量和術后復發率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8,9]。腹腔鏡胃癌根除術并未由于患者手術切口小而對手術質量產生影響,腹腔鏡胃癌根除術主要是利用腹腔鏡所具備的放大效果對病灶和淋巴結等部位進行觀察,較大程度上減少患者的感染率,其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切口、肺部感染和吻合口瘺、吻合口出血和腸梗阻等一系列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的安全性[10]。本研究中,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3.3%低于對照組的2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腹腔鏡胃癌根除術的治療效果優于開腹胃癌根除術,應有效了解和熟悉掌握手術的適應證,同時對患者進行較好的術后護理。
綜上所述,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應用于胃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具有理想效果,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以及恢復快等優勢,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董小玉,陳筱羽,朱煜,等.自制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撥肝裝置的應用和效果評價.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20(8):884-886.
[2]張珂誠,衛勃,郗洪慶,等.基于傾向性評分匹配的機器人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近期與遠期療效比較中華外科雜志,2018. 56(1):47-51.
[3]涂儒鴻,林建賢,鄭朝輝,等.吲哚菁綠熒光成像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中的應用價值.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5):466-471.
[4]劉晶晶,韓瑩波,喬小放,等.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出血性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5):434-438.
[5]王晴晴,燕速,劉成浩,等.單孔及減孔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技術難點解析.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3):222.
[6]王大廣,國璃辰,孫璇,等.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幽門下區淋巴結清掃的矢狀位解剖學思路.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8,21(8):896-900.
[7]彭俊生,陳實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消化道重建相關并發癥的防治.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7,20(2):156-159.
[8]雷雄,江群廣,何鵬輝,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和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的傾向評分匹配療效分析.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18(3):244.
[9]朱廣偉,鄭煒,黃永建,等.腹腔鏡下右半結腸癌根治術“頭側-中央混合人路方式”近期療效評價腫瘤防治研究,2017,44(12):827-830.
[10]林建賢,黃呂明,鄭朝輝,等.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臨床療效分析(附4435例報告).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9. 18(3):235-243.
[收稿日期:2019-12-18]
作者單位:276400 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