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紅
摘 要:該文針對一、二年生花卉的播種時期、播種方法以及播后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了分析,總結了一、二年生花卉從播種前準備到播種后的栽培管理各個階段的關鍵技術,旨在為一二年花卉在園林中的應用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一、二年生花卉;播種繁殖;關鍵技術
隨著城市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花卉在園林中的應用形式越來越多樣,尤其是一、二年生花卉已成為園林花卉中的主體。隨著現代花卉繁殖培育技術的不斷成熟,不斷培育出一、二年生花卉新品種,其顏色五顏六色、豐富多彩,既能美化城市環境,又能豐富市民的生活,市場上對一、二年生花卉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二年生花卉的主要繁殖方法是播種繁殖,播種后的發芽率及種苗成活率直接影響到花卉的培育。本文介紹了一、二年生花卉播種繁殖技術,旨在為一、二年花卉生產提供技術指導。
1 播種育苗
1.1 種子處理 一、二年生花卉播種繁殖用到的種子從市面上買來可能含有雜物,通過清選把種子里的碎屑、石子、混種等雜物剔除干凈。進行種子消毒,將種子浸泡在稀釋的福爾馬林100倍藥液里幾分鐘然后沖洗干凈,減少種子發芽后芽苗的病害,保證芽苗成活率;還有一些一二年生花卉種皮堅硬的種子由于種皮不透氣、不透水等特征,需要借助刻傷種皮、溫水浸泡、藥劑處理等方法進行播種前催芽處理,利用機械、物理或化學等手段打破種子的休眠期,加速種子出苗速度,提高花卉生產效率,如金盞菊。
1.2 土壤處理 花卉播種繁殖及生長發育所需的土壤基質要求較高,土壤疏松透氣、保水保肥、顆粒適中的壤土結構為最優基質,可依據花卉耐酸堿程度的不同提供合適的酸堿土。為了保證土壤顆粒大小均勻,要嚴格篩選,將土壤顆粒較大的淘汰掉。將適量的營養液加入篩好的土壤中并進行密封晾曬。澆灌時要用細水,防止沖刷破壞土壤表層營養。
1.3 適期播種 一、二年生花卉是指在1年或2年生長周期內完成其全部生活史的花卉類型,播種期可分為春播和秋播,花卉種子的不同習性特征、氣候環境、用花計劃期以及栽培方式等都是確定播種時期的主要依據。如一年生花卉耐寒性弱,露地栽培則一般采用春季播種,而二年生花卉由于耐寒性較強,可采用秋季播種,能在露地安全越冬;有的花卉對氣候環境抗性較強,而重點考慮的是用花計劃期,為錯開花期而進行分期播種,如樟樹地區計劃在春節時期應用矮牽牛品種,應在9—10月進行播種;若在北方供“五一”“六一”時期花壇用花,可提前于1—2月在溫床內播種育苗。若栽培技術成熟、設施條件允許,同一種花卉也可進行周年播種。另外,有些一二年生花卉生育特性比較特殊,如種子壽命較短,這類花卉應在采種后及時播種,如報春花屬。播種量應根據生產計劃和種子本身的特性來定。種子的特性包括發芽率、成苗率、是否容易扦插等,如計劃“五一”供應一串紅1000盆,發芽率85%,成苗率80%。則種子的量為1000+85%+80%=1470粒[1]。
1.3 播種方式選擇
1.3.1 種子分類 根據種子大小程度可分為4類:大粒型種子,100粒以下為1g,如美人蕉、金蓮花、銀邊翠等;中粒型種子,100~600粒為1g,如萬壽菊、一串紅、翠菊、康乃馨等;小粒型種子,600~2000粒為1g,如非洲鳳仙、彩葉草、銀葉菊、報春花等;微小粒型種子,2000粒以上為1g,如蒲包花、金魚草等[2]。
1.3.2 根據種子大小采用的播種方式 根據種子大小可采用撒播、條播以及點播3種播種方式。撒播,將種子均勻播撒于播種地,此法適用于量大而粗放的細小種子,為了使種子播撒均勻,通常拌入3~5倍細沙或者細碎的泥土。條播,普遍適用于中粒種子,即按照一定的間距、行距,將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區里,可以節省種子。點播,也叫穴播,普遍適用于大粒種子,即按照一定的行距將種子逐粒撒在地中,可讓種苗生長快,但數量少。
1.4 覆土鎮壓 需根據種子光敏性來確定播種后蓋土與否,喜光性種子因對光照不敏感,可不覆土或覆蓋薄土,若種子有保濕需求,則可覆蓋1層蛭石,如一串紅;嫌光性種子因對光照敏感必須蓋土,使種子能在黑暗條件下正常發芽,如百日菊。覆土厚度與種子粒徑相當,一般是種子粒徑的2~3倍。
1.5 澆水 覆土壓實后及時澆水,一是可以補充種子的水分,保持種子的濕度;二是水分滲透后使種子和基質接觸更加完全,有利于種子出苗和高度一致。
1.6 育苗方式 一、二年生花卉常見的播種育苗方式有育苗盤(平盤或穴盤)、育苗箱及作畦育苗等。選用育苗方式可主要依據播種規模、播種時設施條件和管理水平等確定。采用穴盆育苗是花卉專業化育苗的方向,其技術要求嚴、設備投資大、規模生產要求高[3]。
1.6.1 穴盤育苗 在育苗盤中播種,1穴1粒,是生產上較常用的一種現代化育苗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快捷、種子分播均勻、成苗率高等優點,適用于規?;a。
1.6.2 作畦育苗 作畦育苗是一種傳統的育苗方式。南方適用高畦,有利于排水,而北方為了保水蓄水則使用地畦。一般來說,一、二年生花卉整地深度為20~30cm,畦面整齊,微有坡度即可。
2 播后管理
2.1 溫度 不同地區及不同類型的種子所需的最適溫度不同,但大多數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0~25℃。因此,在播種后控制好適宜的溫度,保證種子發芽率。
2.2 濕度 為了保證播種后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水分,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補充水分,但不宜大量灌水,否則會影響種子發芽。應采用噴灌方式,尤其是對粒徑較小的種子。種子萌發后,注意及時灌水保證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水分,但要控制水量;不施厚肥僅施薄肥。
2.3 光照 大部分種子發芽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除個別品種外,如仙客來。幼苗期避免陽光直射,應采取適當遮陰,但不能完全遮陰,以免引起幼苗黃化。
2.4 間苗疏苗 當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開始疏苗、間苗,使幼苗多一些生長空間,間苗應盡量選擇在陰天或者早晨傍晚進行。
2.5 上盆換盆 當幼苗長出5~8片真葉時即可進行分苗移栽。種苗可帶土移植于苗床,也可上盆栽植。根據花卉種類配制合適的培養土,先在盆內放入少量培養土,把移栽苗放正使其根系舒展開來,保證覆土時土壤與根系密接,然后邊加土邊壓實保持土面平整,直到距離盆口2~3cm為止,再用噴壺澆足定根水。剛上盆的幼苗忌陽光直射,因此需要在上盆后8~10d做好遮陰工作,最好將盆栽苗放置在半陰處,以后可逐漸將其放到陽光充足處養護。待到盆底排水孔處有較多幼根伸出時,說明盆內根系已很擁擠,到該換盆的時間了。如果根系逐漸布滿盆內,需換入較原盆大一號的盆,以便增加新的培養土,擴大營養面積。
2.6 摘心抹芽 為了使一、二年生花卉植株整齊、株型飽滿,摘頂芽可以促進分枝,抹側芽可以控制植株高度。如萬壽菊、波斯菊在生長期管理中,為了達到控制植株高度以及延遲花期的目的,于生長初期摘除頂芽,稱為摘心;有時則為了促使植株的快速生長,減少側枝花朵的數目,使營養集中供給到頂生花朵,而摘除側芽稱為抹芽,如雞冠花、觀賞向日葵等。
2.7 支柱與綁扎 一、二年生花卉中有些株型高大、上部枝葉花朵較大較沉重,如遇風易倒伏的情況,均需借助單根竹竿或蘆葦進行支柱綁扎,以利于花卉正常生長;還有一些蔓生性植物如牽牛、蔦蘿等,則可借助攀附植物讓其植株攀緣其上。
2.8 剪除殘花與花莛 對于花期較長且能連續開花的一、二年生花卉,如一串紅、石竹等,在花期后期應及時摘除殘花及剪除花莛,避免花卉結果而消耗更多的養分,影響觀花效果。同時,繼續加強水肥管理,以保證植株生長健壯。
3 結語
一、二年生花卉多用種子播繁殖,繁殖系數大,需依據不同品種制定出不同的種植方案。一、二年花卉植物種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品種對其生長條件要求苛刻,傳統的播種方法不能適應,因此,需要創新一、二年生花卉播種及管理方法,提高成活率和種苗質量,發揮出一、二年生花卉在城市園林綠化環境中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章玉平.一、二年花卉播種育苗技術[J].中國花卉園藝.現代農業科技,2008(1):28-31.
[2]彭雪琴.園林施工中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7,48(04):89-90.
[3]葉劍秋.圖解花卉穴盤苗生產技術[J].中國花卉園藝,2005(18):35-3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