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穎



摘 要:為篩選出適合在鉛山縣推廣種植的優質雜交中稻品種,以更好地實現當地雜交水稻的良種化,特于2019年開展了新品種對比試驗,結果顯示:C兩優華占、甬優1538、晶兩優華占、萬象優華占、野香優莉絲等5個品種的綜合表現突出,生育期適中,經濟性狀合理,較對照深兩優5814增產2.02%~9.43%,可在當地作為雜交中稻主導品種推廣種植。
關鍵詞:雜交中稻;品比試驗;鉛山縣
農業要增產,良種是先導[1]。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優質稻米產業工程、引導糧食生產由高產轉向優質,鉛山縣開展了優質中稻品種的展示示范,以期篩選出適合在當地推廣種植的優質中稻品種,確保水稻產量、品質及經濟效益的持續提高。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鉛山縣汪二鎮黃河村,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條件良好,土層深厚,肥力水平較好。前茬作物為油菜。
1.2 試驗材料 參試中稻品種包括C兩優華占、夢兩優534、徽兩優280、晶兩優1468、甬優1538、野香優莉絲、萬象優華占、隆兩優華占、晶兩優華占、晶兩優1377、隆兩優1377、荃兩優851、Q兩優851、深兩優5814等,共14個品種。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4個處理,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其中對照品種為深兩優5814。每個品種重復3次,隨機排列,小區面積30m2(5m×6m)。各重復小區之間和各處理之間設寬30cm的走道。試驗區域周圍設保護行,至少1m[2]為各自品種,左右保護行為相鄰品種。
1.4 試驗方法 播種前進行曬種,濕潤育秧[3]。播種時間均安排在2019年5月18日,稀播勻播,施入水稻專用肥約375kg/hm2。水稻進入3葉期時施入45%復合肥(15-15-15)約90kg/hm2作斷奶肥。栽植前3d,施入尿素約120kg/hm2作送嫁肥。插秧移栽統一在6月15日進行,秧齡均為28d,按照27cm×30cm的規格栽植,每穴插植2株,施入復合肥300~450kg/hm2、過磷酸鈣450kg/hm2、氯化鉀150kg/hm2等[3]。6月22日將總施肥量的30%左右作為底肥,分蘗肥、穗肥施入量分別占50%、20%[4]。科學運籌水分管理,確保足水養胎,抽穗時淺水,灌漿保持濕潤狀態,收獲前7d左右進行斷水[1]。移栽前選擇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25kg/hm2防治稻飛虱、稻薊馬等,分蘗期選擇48%毒死稗乳油1500mL/hm2防治螟蟲等[5]。
1.5 調查內容及方法 試驗期間對各展示雜交水稻品種的生育進程進行調查統計,根據各品種成熟的先后順序分別單獨收獲;在每個重復小區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10株水稻植株進行室內考種,統計各品種的株高、穗長等主要農藝性狀以及有效穗數、穗粒重等經濟性狀,各處理3個重復小區取平均值進行比較分析[2]。
1.6 天氣情況 試驗期間天氣條件整體較好,沒有出現惡劣氣候,主要為晴雨相間,各處理水稻種子的出苗、秧苗階段、移栽后的大田期均生長正常。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的生育進程 由表1可知,各雜交中稻品種全生育期在128~138d,其中比對照生育期長的品種有7個,分別為夢兩優534、甬優1538、萬象優華占、隆兩優華占、晶兩優華占、荃兩優851、Q兩優851,全生育期分別為135、134、134、137、135、137、138d,較對照品種長1~5d。
2.2 參試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及經濟性狀 由表2可知,各雜交中稻品種的株高在102.5~123.1cm,最矮的為萬象優華占,最高的為荃兩優851,除了荃兩優851,其他品種均低于對照;各中稻品種的穗長在20.1~25.9cm,比對照(24.8cm)長的品種有3個,分別為晶兩優1468、晶兩優華占、Q兩優851;有效穗數在236.1萬~343.5萬穗/hm2,低于對照(246.0萬穗/hm2)的品種有4個,分別為甬優1538、晶兩優1377、隆兩優1377、荃兩優851;穗粒數最高的品種為甬優1538(183.2粒),最少的為萬象優華占(115.4粒),除了徽兩優280、野香優莉絲、萬象優華占3個品種的穗粒數低于對照外,其余品種均高于對照;結實率在78.4%~88.1%,徽兩優280、萬象優華占、Q兩優851等3個品種結實率低于對照,其余均高于對照;千粒重除隆兩優1377比對照重以外,其余品種的千粒重均輕于對照。
2.3 參試品種的產量 由表2可知,各雜交中稻品種的實際產量在8887.80~10231.95kg/hm2,產量最高的為晶兩優華占,最低的為晶兩優1377,比對照(9350.25kg/hm2)高的品種有5個,分別為C兩優華占、甬優1538、野香優莉絲、萬象優華占、晶兩優華占。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各參試雜交中稻新品種全生育期與對照相差-5~5d;各品種的主要農藝及經濟性狀較對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其中C兩優華占、甬優1538、晶兩優華占、萬象優華占、野香優莉絲5個品種的綜合表現相對突出,在鉛山縣全生育期比對照相差1~2d,經濟性狀結構合理,產量均比對照高,增幅在2.02%~9.43%,可作為雜交中稻主導品種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葉和,葉聰,張禮華,等.政和縣中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福建稻麥科技,2019,37(2):45-48.
[2]賀麗,張海燕,周春蘭,等.2018年宜昌市雜交中稻新品種豐產性和適應性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19(4):101-103.
[3]余瓊容.雜交中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福建農業科技,2017(12):28-32.
[4]呂義妹.2017年雜交中稻新品種對比試驗總結[J].中國農技推廣,2018,34(3):32-33.
[5]楊艷斌,孫琛,鄭智.中稻新品種荃優259密度栽培試驗總結[J].農業科技通訊,2019(2):68-70.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