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程劍 田銳 王敏 朱峰


【摘要】目的 探究地塞米松治療重癥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120例重癥胰腺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地塞米松藥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腹痛腹脹緩解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時間、c-反應蛋白(CRP)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0%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腹痛腹脹緩解、血淀粉酶恢復、CRP恢復、住院時間分別為(4.2±1.2)、(5.3±1.5)、(8.0±1.2)、(14.5±3.5)d,均短于對照組的(6.5±1.8)、(7.0±1.0)、(13.2±0.8)、(17.8±4.5)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地塞米松藥物治療應用于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良好效果,較大程度上縮短了腹痛、腹脹緩解時間和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長,CRP恢復正常時間,促進了患者的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地塞米松;重癥胰腺炎;治療效果
DOI:10.14163/j .cnki.11-5547/r.2020.16.055
重癥胰腺炎在臨床上病情比較危急且嚴重,具有多種并發癥,極易造成患者多種系統和正常臟器的損害,使得患者的機體功能出現障礙,病情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衰竭。其中,重癥胰腺炎極易發生的并發癥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其主要發生在病情早期,其對患者產生的危害比較嚴重,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所以,在臨床上一旦確診為重癥胰腺炎,尤其是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后,應著重對患者機體內的肺損傷情況以及早期治療狀況進行著重關注,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在臨床上的治愈率和減少患者的死亡率[1,2]。本文研究分析了本院2015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重癥胰腺炎患者,在臨床治療中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地塞米松治療,具有理想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重癥胰腺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40例,女20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2.5±4.17)歲;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表(APACHEⅡ)評分1-12分,平均APACHEⅡ評分(6.5±1.9)分;入院時的血淀粉酶水平(4600±350)U/L。研究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42-66歲,平均年齡(54.0±4.1)歲;APACHEⅡ評分1-13分,平均APACHEⅡ評分(7.5±2.2)分;入院時的血淀粉酶水平(4520±345)U/L。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包括: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對患者進行一系列吸氧,禁食以及胃腸減壓和維持水鹽電解質平衡、血容量的操作,同時利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利用奧曲肽對胰液分泌進行抑制,甲磺酸對胰酶活性進行抑制,利用抑酸藥奧美拉唑和中藥進行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地塞米松藥物治療,住院當天,即首先給予患者地塞米松10-20mg/次,注射2-3次/d;利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持續使用3-5d停止用藥,仔細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發生情況。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腹痛腹脹緩解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時間、CRP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治療后3d內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明顯緩解,1周內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患者機體的血、尿淀粉酶水平處于正常狀態;顯效:治療后1周內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2周內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患者機體的血、尿淀粉酶水平處于正常狀態;有效:治療后1周內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得到一定程度的減輕,2周內基本消失,患者機體內的血、尿淀粉酶水平不斷下降;無效:治療后1周內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無變化或惡化,患者的血、尿淀粉酶水平無變化。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0%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腹痛腹脹緩解、血淀粉酶恢復、CRP恢復、住院時間比較研究組腹痛腹脹緩解、血淀粉酶恢復、CRP恢復、住院時間分別為(4.2±1.2)、(5.3±1.5)、(8.0±1.2)、(14.5±3.5)d,均短于對照組的(6.5±1.8)、(7.0±1.0)、(13.2±0.8)、(17.8±4.5)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重癥胰腺炎在臨床上屬于一類腹痛癥,其具有并發癥多、病情比較危急且患者具有極高的死亡率,據臨床研究可知,重癥胰腺炎發病主要是因為患者日常生活中存在酗酒和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自身患有膽道疾病等,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了極大地影響和威脅。根據重癥胰腺炎的病理特征,醫生和護士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和治療進度制定相應的針對性治療方案,較大程度上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改善。常規治療中的抗生素,可以有效對患者體內的胰酶、胃酸和胰高血糖素以及胰島素分泌情況進行抑制,同時一定程度上減少門脈壓力、減少患者內臟的血流量,極大改善了患者的臨床癥狀[5,6]。
重癥胰腺炎患者在臨床治療中通常出現器官功能障礙問題,以及造成患者肺部發生壞死、膿腫以及假性水腫等一系列并發癥。經臨床實踐證明,患者的胰腺部位發生局部病變,極易造成患者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從而進一步使得患者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現象,臨床死亡率極高,對于重癥胰腺炎患者而言,如果在臨床上對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進行有效控制,則較大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變化,提高臨床治療效果[7]。現階段,地塞米松是一種糖皮質激素類的藥物,是一類具有非特異性炎性的介質拮抗劑,較大程度上減少患者機體內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對患者的促炎性因子分泌情況進行抑制,減少患者的炎性反應,減少毒素對患者機體產生的損傷,有效緩解了患者在臨床上出現的內毒素血癥癥狀,一定程度上對溶酶體膜進行保護,預防患者的正常組織發生破壞;對患者體內的胰腺炎發揮抗感染性休克的功效,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微循環效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0.0%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將地塞米松應用于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極大地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
隨著臨床上對重癥胰腺炎的深入研究,患者自身存在的微循環障礙以及炎癥介質加重了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從本質上緩解炎性的發展,對患者機體的微循環進行改善,較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病情[9]。在重癥胰腺炎病情發展初期,持續刺激大量的炎癥遞質,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對實質內細胞進行激活,造成患者組織發生炎癥病變,造成患者組織發生損傷。對患者進行地塞米松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的預后水平,減少了患者治療后腹痛腹脹緩解時間、血淀粉酶恢復時間以及CRP恢復時間,總體上促進患者的康復,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10]。經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腹痛腹脹緩解、血淀粉酶恢復、CRP恢復、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地塞米松的藥物治療促進患者的預后恢復情況,縮短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時間,同時也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總之,地塞米松藥物治療有效抑制B細胞的浸潤以及促進抗炎癥介質的分泌和釋放,較大程度上緩解患者胰腺局部炎癥或者預防患者出現全身過度炎癥反應,有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控制。
綜上所述,將地塞米松藥物治療應用于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治療中,具有良好效果,較大程度上縮短了腹痛、腹脹緩解時間和血淀粉酶恢復正常時長,CRP恢復正常時間,促進了患者的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敏,郭志松,邵換璋,等.橘皮苷對大鼠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作用及機制.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7,29(10):921-925.
[2]楊文博,李樂,孫備.急性胰腺炎微創治療的研究進展.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8. 24(12):862-864.
[3]鄭寧,庹青華,吳薇薇,等.持續區域動脈灌注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8,24(8):550-554.
[4]張長青,張葵玲,王育斌,等.超聲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中華消化雜志,2017,37(12):842-844.
[5]王首江,邢柏,譚世峰,等.體質量指數對重癥急性胰腺炎并ARDS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的影響.山東醫藥,2017,57(41):12-15.
[6]邱兆磊,王振杰,程峰,等.超早期腸內營養聯合微生態制劑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臨床價值.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8,27(9):967-971.
[7]黃野,李紅昌,孫文杰,等.大承氣湯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54(8):949-953.
[8]王茂林,陳竹,馮碧敏,等.益生菌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隨機對照試驗Meta分析.重慶醫學,2017,46(19):2672-2676.
[9]于學忠,王韜,李毅,等.烏司他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Meta分析.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8,27(8):912.
[10]沈波,虞洪,郭豐,等.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醫源性十二指腸瘺的分析和微創治療.中華醫學雜志,2019,99(18):1418-1420.
[收稿日期:2019-12-18]
作者單位:430030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膽胰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