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姍珊 鮑文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逐步實施為鄉村旅游發展迎來了新一輪的機遇。鄉村旅游對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發展以及推動農村社會進步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我國鄉村旅游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生態破壞、同質化明顯及缺乏科學規劃管理等問題,建議從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注重文化創新、強化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改變當前鄉村旅游的發展困境,實現鄉村旅游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困境;對策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旅游來提升生活中的幸福感與滿足感,旅游方式也逐漸多樣化。2019年國內旅游的游客數量達到60.06億人次,較2015年增長了20.16億人次。其中,城鎮居民游客總人數44.71億人次,占全國游客總人數的74.44%,相比2015年的70.23%提升了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日益成為推動國內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主力軍。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鄉村旅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并且逐漸成為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之一。鄉村旅游以自然風光和農家生活為基礎,吸引大量游客到農村來感受特色鄉風習俗,體驗農家生活樂趣,從而促進城鄉經濟文化交流,帶動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1 發展鄉村旅游的現實意義
1.1 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 隨著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國民經濟穩步增長,國內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尤其是鄉村旅游的快速興起與成長,為農村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活力,也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霓r業農村發展總要求。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是全方位的,不僅與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同時也應密切關注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鄉村旅游的興起將農民、農業、農村、游客融為一體,在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收益、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又滿足了游客的多樣化消費需求。鄉村旅游已經成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1.2 鄉村旅游具有多元價值功能 我國鄉村旅游自20世紀80年代興起以來,不斷順應市場需求變化,調整發展路徑,從最初的以簡單的創造經濟效益為目標,逐漸演變為如今的以實現資金技術流動、文化交流、生態環保、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綜合效益的多元價值功能。鄉村旅游過程中涉及到的主客雙方成為連接城市和農村的紐帶,兩者的交流互動可以加快城鄉社會資源及生產要素的流動。游客在觀光旅游過程中感知鄉村文化底蘊及生態環保理念、體驗農耕文化魅力。農村居民在提供鄉村旅游服務的同時,既可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又能學習優秀的外來文化以及生活理念。由此可見,鄉村旅游發展具有發展經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發展及文化交流的多元價值功能。
2 鄉村旅游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局部地區存在短期行為 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是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一對矛盾體。如何在合理開發鄉村旅游資源的同時保護鄉村的生態可持續性,這是決定鄉村旅游業能否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首先,一些地方政府對生態環境和旅游資源的保護意識薄弱,且相應監督管理部門對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及經營過程中的監管力度不夠,容易忽視生態可持續性而盲目追求眼前的短期經濟利益。其次,鄉村旅游所在地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不強,加之大部分村民的受教育水平較低,很容易為了快速獲得經濟效益而過度開發當地旅游資源。最后,游客的素質參差不齊,部分游客只圖一時享樂而忽視對鄉村自然資源、旅游資源等的保護,導致不同程度的生態環境破壞。
2.2 同質化嚴重且缺乏文化特色 鄉村旅游之所以能夠吸引大量來自城市的游客,主要是由于游客希望能夠暫時遠離喧囂的城市生活,置身美麗的鄉村,體會有別于城市的特色鄉風,欣賞鄉村的青山綠水,品嘗綠色安全農產品。但目前我國許多地方的鄉村旅游業呈現出同質化嚴重且缺乏特色創新的局面。大部分鄉村旅游都局限于吃農家飯、賞花摘果、釣魚棋牌這些千篇一律的旅游項目,而對于當地的文化特色、鄉風民俗少有挖掘,缺乏具有地域特點的鄉村旅游項目。鄉村文化特色是鄉村旅游長期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國鄉村旅游若不及時調整發展路徑,盡快推出具有創新文化特點的旅游項目,一些地方的鄉村旅游將很快失去相當一部分游客的吸引力。
2.3 缺乏科學管理及統一規劃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業總體投資及經營規模小且分布較為混亂,許多地區發展鄉村旅游僅憑“一畝大棚、一片魚塘、一個果園”就冠以鄉村旅游的名片,缺乏科學的組織規劃和統一的監督管理。國內鄉村旅游看似正處于經營熱潮,但實際上大多未經過科學規劃,地區分布混亂,并且很多地區旅游項目水平低、重復率高,毫無創新,最終導致無序的市場競爭。一些經營者為提高自身競爭優勢、實現利潤最大化,無視鄉村生態環境保護,過度開發當地生態資源,在取得短期經濟效益的同時卻給鄉村生態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
3 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
3.1 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素。首先,加大對各村莊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的監管力度,在保證綠水青山的前提下實現鄉村旅游的良性發展。各地政府應當提高自身的生態環保意識,積極開展公眾性的生態環保主題教育工作,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其次,根據當地情況盡快制定出完善的生態保護規章制度,確立科學的生態保護紅線,避免對鄉村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并對違規者進行嚴肅處理。鄉村旅游的經營者也應當明確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前提,科學權衡短期經濟效益與長期生態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3.2 注重文化創新,轉變鄉村旅游發展方向 目前,國內的鄉村旅游主要依靠開發有限的自然資源來經營各類旅游項目,而這種做法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未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應當更加注重創新,尤其是文化創新,在開發一定自然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挖掘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獨特的風俗民情,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融入到鄉村旅游當中,開發出具有多樣性的文化旅游項目,從而更好地滿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鄉村旅游經營者應當更加深入研究自身旅游產品及服務的特色,密切關注游客的消費需求變化,努力提供具有獨特吸引力的文化旅游項目,從而避免盲目模仿和低水平競爭所導致的同質化問題??偠灾r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村旅游發展不能止步于單調的賞花、吃飯、釣魚等陳舊的旅游項目,務必要轉變當前對自然資源的較強依賴,更加注重文化資源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3.3 強化制度保障,確??茖W規劃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建立對旅游服務項目的監督機制和投訴受理機制,進一步加大對不法經營者違規行為的查處、打擊力度,并盡快提高受理旅游投訴的效率,切實維護與保障游客的合法權益,從而確保鄉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監管部門應當對各村莊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等進行詳細調查和研究,并在充分了解和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結合村莊各種資源的具體分布情況作出科學規劃和統一管理。旅游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依法取得生產經營資格,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堅持質量第一、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
參考文獻
[1]戴洪濤.經濟新常態下鄉村旅游業轉型升級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9(10):97-103.
[2]田洪.科學審視鄉村旅游發展的不足與瓶頸[J].人民論壇,2019(16):74-75.
[3]胡玲.農業現代化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探索[J].農業經濟,2019(5):24-26.
[4]于法穩.新時代鄉村旅游發展的再思考[J].環境保護,2019,47(2):16-20.
[5]潘青,王興亮,魏欣.鄉村旅游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促進作用[J].農業經濟,2020(2):58-59.
[6]張香菊,張康旭,張紅喜.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環境正義實現途徑[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11):297-302.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