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榮 邱晨


【摘要】目的 比較兩種麻醉機內部消毒方法對麻醉機細菌陽性檢出率及呼吸道感染率的影響。方法80例擇期手術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均采用麻醉機輔助下進行全身麻醉,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對麻醉機進行清洗消毒,觀察組采用儀器管路消毒機對麻醉機進行內部消毒。對兩組的麻醉機細菌檢出陽性率、呼吸道感染率進行對比。結果 觀察組麻醉機細菌陽性檢出率1.6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呼吸道感染率5.0%明顯低于于對照組的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麻醉機內部回路進行規范有效的消毒能夠降低麻醉機通氣回路的細菌陽性率,同時可以降低全麻術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麻醉機內部消毒方法;麻醉機;細菌檢出陽性率;呼吸道感染率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73
隨著醫療技術和醫療手段的進步與發展,醫院在疾病診治方面的工作質量不斷提升,隨之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也呈現出遞增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目前醫院感染已經成為醫院管理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是臨床上最為常用的一種麻醉方式,雖然可獲得較好的麻醉效果,但患者術后非常容易并發下呼吸道感染,這是院內感染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影響術后康復甚至是造成患者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1-3]。如果患者手術前就已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者使用麻醉呼吸機后則會造成呼吸機回路系統感染,而麻醉呼吸機就成為了交叉感染源。為了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臨床上需要選擇最科學、最有效的方式對麻醉機進行消毒。本次研究以2019年4-10月在本院擇期手術的80例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旨在對比研究兩種麻醉機內部消毒方法(傳統消毒法、儀器管路消毒機)對麻醉機細菌陽性檢出率及呼吸道感染率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4-10月在本院擇期手術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4-75歲,平均年齡(48.86±8.72)歲;平均手術時間(1.75±0.46)h。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48.41±8.74)歲;平均手術時間(1.79±0.52)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術中均使用麻醉機輔助進行全身麻醉,且兩組患者使用的麻醉機型號均相同,對照組和觀察組中各有兩臺麻醉機,手術室的溫度控制在22-25℃,手術室的濕度控制在50%-60%。
1.2方法 兩組患者使用的麻醉機型號相同,均為Datex Ohmeda。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對麻醉機進行清洗消毒,使用一次性含氯消毒紙巾進行擦拭消毒。觀察組采用儀器管路消毒機(ZJ-XD-I型)對麻醉機進行內部消毒,于每日手術結束后由專人負責消毒。取一根無菌螺紋管,一端插入消毒機的排氣口,另一端連接麻醉機的吸氣端口。在消毒機的抽氣口插入一次性無菌過濾器,用螺紋管連接被消毒麻醉機的呼氣端口。在消毒機霧化杯中加入6ml濃度為10%的過氧化氫溶液,調整麻醉機位于手動位置。取下一次性手動呼吸氣囊,用硅膠堵住原手動呼吸囊的出口,關閉麻醉機壓力調節閥。將消毒機電源開關打開,啟動后,用15min進行霧化加濕,用60min進行臭氧和過氧化氫霧作用,用5min將殘余氣體排出。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兩組麻醉機的細菌檢出陽性率進行計算并進行組間對比分析。麻醉機細菌學檢測的采樣部位是麻醉機呼氣端口與吸氣端口,用浸潤無菌0.9%氯化鈉溶液的棉棒放置在麻醉機的吸氣和呼氣端口,順導管內鏡行5次擦拭,擦拭后將棉棒放置在裝有2ml 0.9%氯化鈉溶液的無菌試管中,快速送至檢驗科。接種在普通瓊脂平板上進行細菌培養,于培養24h后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細菌污染的陽性標準[4,5]:若瓊脂平板上出現細菌生長,則判定為細菌培養陽性。②對兩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況進行準確統計,計算兩組的呼吸道感染率,并進行組間統計學處理。兩組手術患者術前均接受呼吸道感染的相關輔助性檢查,術前排除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性疾病,術后對出現呼吸道癥狀的患者進行胸部X線、血常規檢查,明確患者是否發生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判定標準[6,7]:患者出現咳嗽、咳痰、發熱等臨床癥狀,經相關輔助性檢查顯示有呼吸道感染,則可診斷。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的麻醉機細菌陽性檢出率對比 兩組麻醉機細菌監測共采樣600次,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0次。觀察組麻醉機細菌陽性檢出率1.6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對比 觀察組的呼吸道感染率5.0%明顯低于于對照組的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麻醉方式,全麻手術過程中患者的呼吸系統和麻醉機的通氣系統相連接,麻醉機內部和組件中的細菌隨時可以進入到患者的呼吸道中,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加重了患者的身體負擔和經濟負擔[8-10]。因此,要加強對麻醉機的清潔、消毒和管理工作,預防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傳統消毒處理方法,采用ZJ-XD-I型醫院儀器對麻醉機進行內部消毒的應用優勢更為突出,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可以降低麻醉機細菌檢出陽性率,提高麻醉機的消毒質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患者術后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進而降低了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麻醉機是全身麻醉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醫療設備,并且麻醉機的呼吸回路也非常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采用化學消毒液或消毒劑進行消毒,會對金屬及電子元件產生腐蝕,無法直接對麻醉機進行消毒和滅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發生風險[11,12]。而本研究中使用ZJ-XD-I型醫院儀器對麻醉機的內部回路進行消毒,該消毒機將臭氧作為殺菌因子,可以觀察到麻醉機內部細菌的含量,積極預防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麻醉機內部回路進行規范有效的消毒能夠降低麻醉機通氣回路的細菌陽性率,同時可以降低全麻術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規避了醫院感染的風險,大大提高了醫院的丁作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柯瑋瑋,方潔.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術后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9,29(1)95-97.
[2]王龍婷.麻醉機呼吸回路消毒與人工鼻濾器聯合在全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1):133-134.
[3]曹平,熊響清,占衛新,等.麻醉機通氣系統細菌感染與全身麻醉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相關性.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4):3238-3240.
[4]劉同忠.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細菌的臨床檢驗及質量控制.醫療裝備,2016,29(19):134-135.
[5]孫立春,王健.各類層流手術間的麻醉機細菌培養結果對應用消毒機必要性的認定.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9):46-47,61.
[6]趙婧.消毒方式選擇對吸入麻醉患者氣道炎癥反應的影響.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10):32-34.
[7]劉喆,周勇,張軍,等.麻醉機呼吸回路消毒方式對呼吸回路中病原菌污染的影響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4):5659-5661.
[8]岳廷君,王進美.麻醉機回路消毒機用于結核病患者手術后麻醉機消毒效果觀察.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2):200.
[9]史娜,朱彤彤,康琳琳.環氧乙烷消毒麻醉機對COPD吸入麻醉患者氣道炎癥反應的影響.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6,22(5x):87-88.
[10]Bloc S, Mercadal L, Garnier T, et al Evaluation of a new disinfectionmethod for ultrasound prohes used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ultravioletC light. J UltrasounD MeD. 2011, 30(6):785-788.
[11]Gold KM. LuCas A,HitChins VM. Lack of correlation hetween ageand/or gender with the force utilized in cleaning an anesthesiamachine. Biomedical Instrumentation&TeChnology, 2013,47(4):343.
[12]段娜,景桂霞,李寶珍,等.兩種消毒方法消毒麻醉機內部管路的效果.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9):194-196.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單位:518133 深圳市寶安區福永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