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鵬

樊城是襄陽的主城區、中心城區,是全市社會治理形勢最嚴峻、任務最艱巨、工作最繁重的區域。今年以來,區委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補短板、堵漏洞、創特色,在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進程中貢獻樊城力量、展現樊城擔當。
突出組織引領,織密“縱橫網絡”,推動黨組織全覆蓋。搭建縱向貫通的組織體系。進一步推進黨支部建在小區、黨小組建在樓棟,服務力量向小區(網格)、樓棟延伸,實現區域化組織體系的上下貫通。目前,全區1004個小區實現了黨的組織全覆蓋。健全橫向聯動的工作機制。全面建強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推動街道或社區范圍內符合條件的人員擔任兼職成員,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圍繞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協商議事。提高區域化黨的組織全覆蓋水平。在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規范建設業主委員會(居民自治小組),覆蓋到物業服務企業,深入到樓宇、商圈和互聯網行業等新興領域。
突出機制引領,創新“三哨體系”,有效破解治理難題。讓街道干部“崗在社區”,建立“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由街道黨工委“吹哨”,相關部門到街道“報到”,讓各類城市管理力量在街道綜合下沉,合力破解社區治理難題。讓社區干部“崗在小區”,建立“社區吹哨、單位報到”機制。由社區黨委“吹哨”,召集各類駐區單位、物業、兩新組織等單位協商解決小區問題。讓小區黨員聯系居民,建立“小區吹哨、多方報到”機制。統籌安排社區自管黨員和小區“雙報到”黨員聯系居民家庭,常態化收集居民意見、解決問題。目前,已有120余名街道干部下沉社區,近600名社區干部常駐小區,3000余名黨員常態化聯系幫扶居民,全面實行“三哨”動員機制。
突出示范引領,探索“四種模式”,引導居民群眾自治。探索“三方聯動”自管模式。對具備市場化管理條件的小區,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居民自治小組)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協商共治。探索“單位院落”自管模式。對單位管理的小區,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通過組建院落居民議事會、院落自治小組引導居民參與院落自治。如襄陽輸油處家屬院在小區黨支部的領導下,形成了“物業巡、樓長督、居民改、業主評”的“紅黑榜”工作機制。探索“區域協同”自管模式。對社區內規模較小、臨近、無人管理的多個老舊小區,突破小區邊界,由黨組織較為健全、物業服務較為成熟的小區統一管理,形成“1+N”區域協同自管方式。探索“黨員帶居民”自管模式。對無臨近小區、無單位管理的老舊小區,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共同管理小區事務。目前,全區1004個居民小區中,聘請正規物業公司管理的小區212個,單位自管的小區301個,由居民自治的小區121個,社區兜底管理或居民支付基本物業費的小區370個,實現了基本物業服務全覆蓋的目標。
突出能力引領,吸納“多元主體”,提升服務群眾質效。吸納在職黨員干部服務社區。全區63個區直單位在職黨員每周下沉社區,開展入戶宣傳、社區幫扶等服務活動。吸納志愿者服務隊服務社區。目前,全區注冊志愿者團隊324個,志愿者隊伍達12萬余人,75個社區均掛牌成立了志愿者工作站,覆蓋率達100%。吸納社會組織團體服務社區。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培育機制,因地制宜培育扶持基層所需的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如立業路社區充分發揮轄區律師事務所作用,以“周四有約”為平臺,組織律師、法律工作者向居民、商戶進行法律法規宣講。
(作者系襄陽市樊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