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

崇陽縣堅持把黨的建設貫穿城鄉基層治理全過程,把黨的組織和工作延伸覆蓋至村塆和網格(小區),不斷創新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服務水平。
創新打造“村社合一”的治理模式。以部分新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的城郊村為試點,合理規劃一批“村社合一”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居家養老中心和休閑文化廣場,打造指揮便捷的黨建綜合服務平臺。建強組織體系,建強3支隊伍,包括黨員干部隊伍、自治工作隊伍、志愿服務隊伍;做實4張網絡,包括黨組織網絡、自治組織網絡、社會組織網絡和群團組織網絡。創新治理模式,構建黨組織引領下的“社區居委會+村民委員會+開發區中小企業+網格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網格員隊伍+樓棟長(中心戶長)”的多層次結構、全要素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服務模式。做優為民服務,合理規劃開發區社區、肥塘村聯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結合共同使用一站式服務中心、居家養老中心和休閑文化廣場,打造指揮便捷的黨建綜合服務平臺。
全面提升小區治理服務水平。堅持黨的領導,積極構建以小區黨組織為核心、小區業委會為基礎、物業服務企業為支撐、小區居民共同參與的小區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小區治理新格局。選優配強小區黨組織書記,重點從在職或退休黨員干部、社區社會組織負責人、志愿服務骨干等具備業主身份,有公心、有能力、有熱情的居民黨員中選一批;確無合適人選的,從包保該小區的鄉鎮黨員干部、社區干部、網格員中派一批。有序推進小區自治,由鄉鎮黨委和社區黨總支負責指導、網格(小區)黨組織主導,用一到兩年時間實現城區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對于“三無”小區,成立公益性物業服務企業或依托居委會組織實行自治服務管理。同時,發揮小區黨組織政治功能,引導精神文明、社會救助、糾紛調解等各類小區社會組織規范設立和運行。整合包保單位資源,結合“雙報到”制度,常態化開展為民做好事活動。定期收集、編制、發布小區居民服務需求清單,引導黨員、居民積極認領。開展最美黨員、最美居民等系列評選活動,積極營造黨員居民支持參與小區工作的良好氛圍。
細化村塆治理體系建設。細化治理單元,總結疫情防控斗爭經驗,按照“地域相近、利益相連、民心相通”原則,調整優化村民小組設置,推動治理向村塆延伸。設置村塆黨小組,把黨小組建在村塆上,黨員人數在3人以上的村塆,單獨組建黨小組;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與附近村塆聯合組建,確保村塆黨小組全覆蓋。建立村塆理事會,在鎮村指導下,按照“4+x”模式,為每個村塆理事會配齊政策法規宣傳員、環境衛生管理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群眾事務代辦員,結合村塆治理工作需要,靈活安排其他理事會成員。選配村塆理事長,主持開展村塆自治工作,實現黨小組長兼任村塆理事長。優化村塆治理模式,推廣“塆子夜話”經驗,切實發揮活動質效,主動協調解決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搭建社會參與的平臺,結合“黨員先鋒行動”“人大代表在行動”鼓勵“兩代表、一委員”參與村塆治理,形成工作合力。
(作者單位:崇陽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