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文
斷頭路、拉鏈路、爛尾樓,停車難、入托難、看病難……這些讓人揪心的“城市病”,既影響市民群眾的生活,也時刻考驗著治理者的能力與智慧,是城市治理中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總書記的講話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指明了方向,無疑是一劑綜合施策的治理良方。
現代城市特別是大城市,越來越呈現出體量大、要素全、聯系緊、運轉快的特征,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公共服務供給,都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內在聯系,猶如人體之五臟六腑相互關聯,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要使規劃紅線成為“帶電高壓線”。一張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的城市建設規劃圖,僅靠標示的紅線不足以維護其嚴肅性,不能完全避免重復建設和形象工程。只有使紅線成為“帶電高壓線”,一張藍圖繪到底,才能滿足城市居民的獲得感。
要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基礎。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城市文明進步的基石。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治理資源向基層傾斜,著力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城市,不斷增強市民群眾的安全感。
要用信息技術為智慧城市建設插上騰飛翅膀。要運用大數據摸清城市運行的堵點和痛點,進一步了解市民群眾的需求和期盼;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推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實現一站式便捷體驗,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