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隨之對物質及品質的追求不斷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建筑行業的發展進步,建筑施工過程中,合理的地基建設是優化建筑工程質量的最主要方式,但是地基建設受到地質條件影響較大,若是不能合理地基處理,將對建筑整體質量產生負面影響,本文就建筑工程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的應用展開論述分析。
關鍵詞: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建筑工程施工;應用
引言
地基基礎施工作為建筑施工的重要環節,為防止地基結構出現各種隱患問題,必須對施工進行優化處理。施工過程中如果遇到軟土地基,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以防嚴重質量問題的出現。本文先簡單介紹了軟土地基特性,接著對其處理要求及所需運用的施工技術進行深入分析。
1軟土地基特點概述
在當前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處理中,軟土地基的危害性較為突出,如果軟土地基不經處理直接應用,很容易導致整個建筑工程項目穩定性不足,容易在后續出現較為嚴重的不均勻沉降等事故問題。結合這類軟土地基進行分析,其表現出了較為典型的特點,比如軟土地基的含水量一般都比較高,并且還存在較差的透水性,難以較好形成理想的排水效果,而這種含水量較高的特點必然也就容易導致整個軟土地基的應用性能不佳,最終呈現出較為嚴重的形變隱患;其次,從軟土地基的內部結構入手進行分析,其往往還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高壓縮性特點,在受力狀態下很容易出現較為嚴重的內部孔隙縮小問題,進而也就容易在作用力下出現不均勻沉降問題,威脅后續建筑工程項目的有序施工;軟土地基還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觸變性特點,當該類地基結構受到外界作用力時,容易由原有的固態轉變為流動性結構,進而也就明顯威脅基礎結構的穩定性效果;另外,軟土地基在應用中還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不均勻性特點,其各個區域的土質一般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如此也就容易在作用力下出現不均勻沉降,給上部建筑物的穩定性帶來威脅,在沉降速度以及沉降度方面存在差異。
2建筑工程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技術
2.1強夯置換處理技術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如果出現軟土地基,采取的直接處理方式在于強夯置換處理方式,這種施工技術主要是結合軟土地基存在的危險性進行處理,降低原有不良土質結構帶來的影響。強夯施工方式的應用,主要是結合建筑工程中出現的軟土地基情況進行處理,讓對應區域可以在夯擊作用下達到理想夯實效果,減少土壤空隙。根據強夯施工處理技術要求,選擇對應夯擊設備,保證重錘和起吊設備搭配合理,能夠對軟土地基進行夯擊。對于重錘重量選擇,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確定,保證夯擊效果的合理性和穩定性。在此過程中,夯擊處理方式應用應根據置換操作要求進行,針對含水量比較大的地基,不適合采取夯擊方式,而是通過土壤置換,讓工程結構滿足夯實要求,防止出現不良夯實效果。在置換材料選擇上,應該保證材料質量和性能的穩定性,選擇本地材料。要想提高夯實效果,在實際操作中應采用分層填筑方式,防止由于一次性置換,影響建筑地基結構穩定性。
2.2排水固結技術
由于軟土中水分含量較高,采用排水固結方式進行干預,能夠有效處理軟體地基中的水分。軟土固結技術,能夠將人工技術融入到軟土地之中,通過在軟土中安置排水管管道,減少軟土中水分。真空排水預壓方式、沙井堆載頂壓方式和降水預壓方式均屬于排水固結技術。通過對軟土地中的涂層進行加固處理后,墊放砂層進行干預,采用真空泵行抽氣干預后,對軟土地發揮固結頂壓效用的方法被稱之為真空排水預壓法;通過在軟土層中關注沙土,以制作沙井,提升軟土自身的排水性的方式被稱為沙井堆載頂層方法;通過技術手段,改變低下水位原水位,間接降低軟土中的水分的方法被稱之為降水預壓方法。上述三種方式均能夠對軟土中的水分進行處理,有利于穩定軟土性質,提升軟土地基的問固定。
2.3膠結處理技術
針對建筑工程項目中遇到的軟土地基進行處理可以采取膠結處理方式,這種膠結處理方式主要就是借助于恰當的膠結材料,促使其能夠在軟土地基中形成較為理想的反應效果,如此達到較為理想的軟土地基改善效果。當前比較常用的膠結處理材料為水泥,針對水泥材料進行合理添加和應用也就顯得極為必要,需要確保其可以形成充分反應機制。結合水泥等膠結材料的應用而言,當前比較常用的方法有水泥土攪拌法以及灌漿法等。水泥土攪拌法主要就是針對一些含水量相對比較大的土壤結構,促使其能夠在應用后形成理想的抗剪性效果,需要圍繞著水泥材料的應用量進行嚴格把關,避免因為應用量不足,影響到后續反應效果,需要確保反應機制更為充分,相關攪拌處理也應該較為均勻適宜,優化水泥作用效果。灌漿法在當前同樣也得到了有效應用,該方法的應用主要就是將水泥等膠結材料進行有效灌入,促使其能夠在土體內形成較強固結作用,進而也就可以改變土壤性能,當然,灌入的材料一般需要進行實現配置,促使泥漿可以較好在土壤結構中發揮應有作用。
2.4樁基礎處理技術
在建筑工程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樁基礎結構應用展現出較高的應用價值。這種樁基礎處理技術也就是在軟土地基中通過設置樁結構,通過樁結構提高地基穩定性。根據樁基礎處理技術應用要求,應做好樁結構布局工作,保證樁體結構尺寸和間距合理,防止由于樁結構分配不合理,影響最終施工效果。現階段,樁基礎構建包含兩種形式,一個是預制樁,另一個是灌注樁。其中,預制樁依托在工廠中完成,在施工現場中直接打入,讓其形成比較理想的樁基礎;灌注樁則需要在施工現場完成,利用鉆孔施工方式進行軟土地基處理,之后灌入混凝土,讓其形成穩定樁結構,實現軟土地基改良。
3結語
建筑工程施工難免會遇到軟土地基,且其將對整個工程造成嚴重危害。由于存在軟土地基,所以建筑工程項目很難保證其穩定性,而且容易發生不均勻沉降。對此,必須有效處理軟土地基,從建筑工程目前的狀況出發,加大對軟土地基的處理力度,按照軟土地基的不同類型選用合適的處理技術方式,改善軟土地基成果,提高建筑項目總體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齊雙雙,周芳.建筑工程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技術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30):165-166.
[2]顧培剛.房屋建設工程中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分析[J].居業,2019(9):116-118,255.
[3]李珍清.建筑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分析[J].居舍,2020(24):166-167.
(作者單位:中油遼河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