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文化傳承悠久,是我國重要的精神文明寶藏,也是華夏子孫的文化自信所在。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軟實力的打造,關注將文化引進向文化輸出的方向轉變,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在國際方面,我國一直致力于非遺文化的申遺工作,而“非遺”檔案的保護問題,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保護;文化保護
一、保護非遺文化的重要意義
非遺文化是建立于國家和民族長期生活習慣之上的一種精神文明,它是一個民族思維方式和想象力的重要體現方式,它蘊含了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每個民族的非遺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寶貴的財富。我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發展上從未間斷,在該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在世界非遺文化申遺項目中,我國已經申遺成功的非遺項目就已有40個,達到世界第一,其它還有超過上百項的大量的非遺文化正在申遺的排隊中,在國內未申遺的非遺文化項目更是多達三千項以上,這充分說明了我國非遺文化的豐富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中的重要一類,和物質文化遺產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依賴于實體文物、建筑群、遺址的存在,它主要包含傳統曲藝、美術、節慶等,我國知名的非遺文化包含了剪紙、昆曲、古琴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傳統桑蠶織技藝、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侗族大歌、粵劇、、龍泉青瓷傳統煉制技藝、熱貢藝術、藏戲、中國朝鮮族農樂舞、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醫針灸、京劇、中國皮影、中國珠算、二十四節氣、中國“藏醫藥浴法”等很多門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涵蓋范圍之廣,門類之全堪稱世界僅有,但是非遺文化本身無實體的特點讓非遺的傳承更需要人的參與,而如今我國年輕一代對于傳承中華傳統非遺文化的熱情度不高,很多傳統非遺文化正在逐漸消失,不少精巧技藝已經失傳,這和文化強國的建設方向背道而馳,因此很多專家提出了重點關注非遺文化的建檔保存工作,加強傳統非遺文化的檔案傳承,這是保證非遺文化不間斷的最底線的標準。
我國非遺文化遺產是我國文明古國精神底蘊體現,是整個民族的智慧結晶,加強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是保護民族獨立的情感紐帶,是保證中華民族在走向世界時,能牢記民族之根,能保持清晰地雙眼,不迷失自己的重要保障。非遺文化的本身價值除了精神價值,還具備有效的歷史研究價值,它體現了一個時代民眾的思想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是我國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的重要資料。非遺文化還具備珍貴的教育價值,建立在非遺文化上的教育不僅僅能為學生很好地傳達歷史資料,還能通過對我國古人生活的了解,培養學生對于國家的熱愛,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時代責任感。簡而言之,就是我國非遺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生命記憶,是我們永恒的精神家園,因此我們必須重點關注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
二、非遺文化檔案式保護的現狀
如今國家很多非遺文化的傳承后繼無人,非遺文化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消失,通過培養新人傳承非遺文化的決策可行性差、難度大并且周期時限長,這無法挽救非遺文化正在快速消失的現狀,基于這樣的認識,國家提出了通過檔案保護的方法優先保證非遺文化的不斷層,為后續的在學習提供完善的資料檔案,這是當下非遺文化保護的重要手段。
在政策上,國家文化事業機構針對非遺文化提出了備案建檔的具體要求,決定開設專門的檔案館集中保存檔案文化資料,在檔案庫的建設上,按照國家《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進行,在檔案管理過程中,要充分關注檔案管理的環境進行調整,保證檔案管理的長久性和安全性。
雖然國家充分認識到了非遺文化檔案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建檔的過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的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首先是非遺檔案的建檔經驗不足,在面向非遺文化建設檔案時,具體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資料,怎么收集,在建檔的資料上如何編排,應該遵從何種理論指導或者法律依據都處于空白狀態,這大大提升了建檔工作的難度;除此之外,在非遺檔案的管理方面,如何確定流程,如何確定各個管理者的職責劃分這些也都尚不明確;還有就是傳統的文字檔案建設方式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像是音律、技藝等方面的表演手法,單從文字記錄上難以做出形象的形容,以文字檔案建檔的方式,讓人懷疑以后的學習者是否具有從檔案還原傳統非遺文化的可能性。最后還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需要解決,像是傳統非遺文化本身在傳承中就存在一些缺失,應該如何補救的問題,建檔工作缺乏資金支持的問題,在建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需求上也存在大量缺失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才能有效推動非遺文化建檔工作的順利展開。
三、“非遺”檔案式保護的對策探討
在非遺文化的檔案式保護上,需要結合當下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解決,具體的執行方案可從以下方面推行:
3.1 加強政策重視,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持
由于以往對于非遺文化保護工作的不重視,導致了不少非遺文化消失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如今國家對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基本處于搶救式的保護階段,在這緊要的時刻,為了提升建檔保護的工作效率,需要在政策上高度重視,為非遺文化的建檔保護工作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持。在具體的政策法律建設方向上,除了相關的扶持條款,為非遺檔案創先優先政策通道外,還要安排切實的非遺文化保護工作專員,研究提供切實有效可行的非遺文化建檔保護指導方案,在技術上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持。在檔案建設保護的過程中,要著重解決知識產權可能引起的糾紛問題,在檔案完成以后的管理過程中,同樣需要法律支持,比如檔案館的管理相關事宜,檔案文件的調動查閱權限的管理問題等,還有具體的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法律方面都應當提出一些有效的支持手段,從而加快非遺文化檔案建設管理的效率。
將非遺文化的建檔管理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可以充分提升工作人員和相關群眾對于非遺文化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法律本身關于非遺文化的保護就是一種政治上的宣傳工作,該舉措可大大提升非遺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占比,法律的建設健全,不僅技能幫助當下非遺文化的傳承渡過難關,更能長期為非遺文化的安全保護工作持久護航。
3.2 加強非遺檔案保護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優化組織的構建體系
非遺文化的檔案保護工作本身的執行主體是人、人才質量對于檔案保護工作的有效性就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非遺文化的檔案保護中,從人才素質角度和組織體系角度出發,提升非遺文化的執行者的素質,是抓好非遺文化保護質量的關鍵點。
在人才建設的具體實踐上,首先需要培養人才班子對于非遺保護的理論重視度,明確自身的責任使命,提升其對于非遺文化的深層次的認知,最好能系統性學習了解非遺文化檔案保護工作的相關內容,包含非遺文化的資料調研工作、實地考查、其發展演變的歷程等專項研究,在入檔方面,要盡可能詳細和全面,確保入檔的檔案資料能高度還原非遺文化的本真特色。在檔案管理的人員方面,要注重責任意識的培養,堅決做好檔案保護的相關工作,國家要將其上升到法律高度,對于職責疏忽引起檔案損失的人員,要著重處罰,從而提升管理人員對于檔案管理的重視度。
另外在組織構件上,要以政府為主導,做好各方面資源的協調整和,善于從全局角度做好各方面的職責劃分和工作對接。保證從建檔需求開始到最終的入檔入庫都有良好的系統流程,為了保障各階段工作的執行情況,最好能以書面的形式生成報告,確定相關責任。最后就是政府要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號召其它相關社會群體加入到保護工作中,從全方位多角度構建一個良好的建檔保護保護體系。
3.3利用現代計算機做好數字化檔案建設工作,拓寬檔案建設方式和渠道
傳統的文字化檔案建設資料在檔案建設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像是注重聽覺的音律和注重視覺的表演手法和技巧,單憑文字描述很難進行本真的還原,基于現代計算機技術開創數字化檔案建檔工作,提升建檔的方式渠道,增加音頻建檔和視頻建檔方案,可大大提升檔案的有效性,豐富檔案庫內容,這應當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檔案建設管理的重要方向,非遺文化的檔案建設自然也不例外。
在具體的建設方向上,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基礎,在2006年,我國開設了專門針對非遺文化的門戶網站,該網站由文化部負責,另外地方也相繼借鑒其經驗,開始注重地方非遺文化的數字化。如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相關的檔案數字化工作也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建檔方式渠道的拓寬,大大提升了非遺檔案內容的豐富性。不過考慮到數字文檔本身也并不是絕對安全,因此相關管理人員也要做好安全防范意識,在進行非遺文化的數字化檔案管理時,要嚴格執行網絡安全管理條例,定期做好本地文件備份工作,在系統升級換代時,要做好資料的安全儲存和轉移工作。
結 語
非遺文化的保護工作關系到我國群眾精神文化的長久傳承,關系到民族自信的打造,在該方面,相關政府、組織和個人應當高度重視,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保證非遺文化檔案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常凌翀.新媒體語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與傳播路徑——以湖州市為例[J].浙江檔案,2019(1):26-27.
[2]樊楓.非遺視野下的傳統手工技藝保護標準引入策略[C]//中國標準化協會.第十五屆中國標準化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2018:274-279.
[3]支果,馮宇陽.鹽都自貢彩燈“非遺”主體及其權利探究[C]//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中國鹽文化(第十輯).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64-69.
作者簡介:
吳文漢(1968年9月--),男,漢族,廣西貴港市人,群眾文化館員,大專學歷。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藝術研究、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