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心宇
(沈陽市康平生態環境分局,遼寧 康平110500)
2011 年冬季,霧霾問題席卷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由此,PM 2.5 也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重點談論的一個話題,這一問題不僅受到了我國人民的關注,也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關注。近幾年,我國政府雖然已經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來防治空氣污染,并在PM2.5 污染問題的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要有效解決我國大氣PM2.5 污染的問題,環境保護部門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確中國大氣PM2.5 污染問題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尋找解決策略幫助。
從現階段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來看,石油、煤炭依然是人民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天然氣、水能的占比依然較小。而煤炭在實際燃燒過程中,不僅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煙塵等污染物,還會嚴重破壞大氣質量,加重空氣污染。而從PM2.5 污染物的來源來看,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燒占主要地位,這些化石燃料經過燃燒后會通過化學轉化進入大氣中,形成PM2.5。有機構研究結果顯示,夏季,煤炭燃燒過程中貢獻的PM2.5 達到了46%,冬季約為35%,因此,要有效解決我國PM2.5 污染的問題,調整能源結構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
改革開放40 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持續加快,能源的消耗量也出現了大幅度增長的趨勢。近10 年,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經濟中的占比持續增加,但是,我國能源消耗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也呈現出了持續增加的態勢。從單位GDP 的角度來看,我國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發達國家之外,墨西哥、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單位GDP 均高于我國。整體來看,雖然在經濟總量方面我國增長較快,但是,單位GDP 能耗高于世界大部分國家,說明我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粗放化的問題依然十分嚴重,生產規模的擴大主要依靠生產要素量投入的增加,科技投入的占比較小,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甚至已經超過了環境的自我凈化能力,加之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出現了多區域、大范圍的空氣污染問題。
從現階段我國PM2.5 污染的情況來看,其已經不只是某個地區、某個城市的問題,我國東部大部分區域都或多或少的出現過PM2.5 的污染問題,最常見的區域為山東、河南、京津冀地區,嚴重時長三角地區也會受到影響,冬季,在季風的作用下,位于中國最南部的三亞市也曾經出現過PM2.5 污染的問題,由此可見,可以說,霧霾已經影響到了我國近1/3 的地區,整個東部地區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過PM2.5 問題的影響。因此,要解決PM2.5 污染的問題,建立污染物跨界聯防機制十分有必要。
不合理的能源結構是導致我國PM2.5 問題持續加重的重要原因,要真正達到治理PM2.5 的工作目標,升級和調整能源結構是最基本的前提。從現階段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能源消費中,煤炭大約只占25%左右,雖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PM2.5問題,但是不會對人的正常生活以及環境帶來過大的影響。而從我國現階段的情況來看,煤炭依然是人們消費和生產的主要能源,近幾年,雖然這一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占比依然超過60%,這也是我國PM2.5 污染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
要解決這一問題,做好能源結構調整工作是最重要的前提,首先,在無法減少煤炭使用總量的前提下,需有效提升煤炭的使用效率,對煤炭能源進行清潔化處理,提高壓減煤的使用范圍,在此基礎上,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例如:在我國北方地區,煤炭依然是重要的取暖工具,但是,家家戶戶分散取暖的方式不僅無法保證的質量,還會降低煤炭的使用效率,因此,集中供暖是十分合理的選擇。其次,經濟發展過程中,在涉及能源使用的行業需增加科技含量,提升清潔能源的利用率,大力發展替代性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例如,在歷史上幾次重要的能源危機中,核能就曾經扮演過重要角色。而現階段,風能和太陽能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但是,這些新型能源雖然在生產領域在應用范圍大幅度增加,在人民生活中的應用依然較少,這也是未來能源工作調整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
現階段,我國政府在治理PM2.5 問題的過程中,雖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從本質的角度來看,其并沒有涉及到對我國粗放化的經濟發展結構進行調整的問題,因此,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針對這種情況,要從根本上解決PM2.5 污染的問題,解決以往粗放化的經濟發展結構是前提。在第一產業發展的前提下,有效推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降低單位GDP 的能源消耗量,改變我國資源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充分考量PM2.5 污染物自身形成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技術開發、科學監測等方式建立PM2.5 污染物治理計劃,真正做到節能減排。在充分考慮社會發展需要的前提下,對PM2.5 治理計劃進行動態調整,有效控制空氣污染問題。簡而言之,就是有效提升PM2.5 治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科技含量,有效提升治理效率,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提升大氣污染治理實踐的科學性。與此同時,在調整我國經濟發展結構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大法制化進程的推進力度,從法律的高度出發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規范性,改變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經濟發展模式,用科技推動經濟發展,實現單位GDP 的提升,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總量,進而有效提升經濟發展的精細化程度。
借助現代科技研究成果治理大氣PM2.5 污染問題,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環境部門需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做好大氣質量的監測工作,針對二次污染物的化學構成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對未來一段時間內霧霾問題的發生發展做出合理預測,明確不同類型的空氣污染物在相互作用過程中會產生的結果,提升污染物預警能力。其次,要做好針對PM2.5 前體物的監測,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因此,區域的污染形勢也呈現出了復雜多變的趨勢,實際治理污染物的過程中,合理應用新技術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例如:加大對于太陽能控制技術的開發能夠有效調整我國現階段的能源結構,納米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PM2.5 污染物的治理效率,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輔助環境部門提高監管效率,智能汽車技術和車聯網技術能夠有效解決汽車尾氣污染大氣的問題,而達到有效控制PM2.5 污染問題的目標。此外,需要加大對最新PM2.5 治理研究成果的關注力度,主動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提高各級管理部門的環境決策能力,使環境決策工作的開展能夠具有較高的科學性,積極帶動社會輿論導向,提升人民對于PM2.5 污染問題的關注程度,同時,移動將新的Pm2.5 執行研究成果應用到環保工作的開展過程中。
綜上所述,縱觀世界近百年的發展歷史,工業化發展進程的加快與空氣污染的程度密切相關,工業發展速度越快,環境污染程度越高,但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換取的經濟發展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呈現出繁榮的態勢,從長期的角度來講,環境問題必將成為限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有效手段解決我國大氣PM2.5 污染問題是保證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升人民整體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一些有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