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妮
〔內容提要〕2020年,我國為阻斷疫情傳播采取了停工停產、封城封路等嚴格防控管制措施,但同時也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當前,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類企事業單位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工作。國家稅務總局出臺了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更好地發揮稅收支持疫情防控的職能作用,助力“六穩”“六保”。本文從稅收角度分析了康平縣復工復產以來經濟運行狀況,力爭為縣域經濟良好運行,有序推動企業開復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疫情 復工復產 稅務幫扶
一、復工復產總體情況
2月10日—8月10日六個月的時間里,康平縣累計開具增值稅普通及專用發票戶數2050戶,同比減少339戶,下降14.19%。累計開票金額784083元,同比增加40376元,增長5.43%。
數據顯示,企業開票戶數和金額占同期比重呈現逐步增長的態勢,其中開票戶數增長由急到緩,但始終未達到去年同期水平;7月份之后,開票金額占同期比重超越同期水平。這說明,部分企業受疫情影響尚未復工復產。但總體來說,縣域總體經濟收入正在逐步恢復,近兩月較同期更是略有提升,全縣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行動舉措明顯有效。
二、分行業復工復產情況
從表3、表4數據中可以看出,教育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受疫情影響首當其沖,這兩類行業主要包括網吧、影劇院、KTV、棋牌室、游藝廳、體育健身、婚慶服務、培訓機構(非學歷培訓)以及沐浴、人像攝影、美容行業等,其主要特征是人員密集、疫情傳播風險大、防控管理任務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開票金額不及同期一成,教育業更是零開票。在疫情爆發初期,教育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企業為了顧全大局而紛紛選擇暫停營業。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教育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的經營也逐步走向正軌,加上利好措施的出臺,這兩個行業的長期發展邏輯不會改變。
三、典型行業復工復產情況
塑料紡織及新材料產業是康平縣主導產業,塑編集群成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塑編產業集群,現有塑編及配套企業82家,榮獲“中國塑編示范城”稱號。2月10日以來,相關企業累計稅款入庫758.28萬元,同比減收262.63萬元,下降25.73%;其中增值稅累計入庫165.75萬元,同比減收129.28萬元,下降43.82%。可見,塑料紡織及新材料受疫情沖擊較大,部分企業甚至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
疫情防控期間,塑編塑料紡織及新材料產業行業經歷了投資減少、出口受限、消費萎縮的陣痛,尤其是部分有大量出口貿易業務的企業。從3月中旬開始,隨著境外疫情大爆發,境外采購商出現取消訂單、延遲發貨的情況。另外,由于重大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封城封路也造成大量違約、無法履行合同的情況。企業存活、企業融資、招工用工、原料供給、產品生產、產品運輸、產品銷售、產品出口等各個環節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為了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稅務部門積極協調,各方爭取,及時向相關企業發放政策宣傳冊,公布各項惠企政策的咨詢和辦理部門的電話,確保各項復工復產的政策優惠應享盡享,落到實處。同時,推動銀企對接,實現精準對接提高效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緩解疫情對企業經營資金流的沖擊,保障員工工資正常發放,企業經營正常運轉。在稅企一條心的推動下,康平縣塑料紡織及新材料產業企業克服了重重困難,化危為機。在7月11日—8月10日期間,累計入庫稅款230.17萬元,同比增收84.72萬元,增長58.25%,實現了疫情以來行業首個告別負增長的時段。
四、稅務部門實現全面復工復產的措施
康平縣稅務局按照省局、市局關于“稅務幫扶行動”的各項工作要求,積極組織,周密部署,第一時間出臺幫扶方案,成立幫扶小組,明確幫扶任務、幫扶方式和工作流程,有序推進稅務幫扶工作的開展,實施精準幫扶。
1.明確對象,精準對接。康平縣稅務局運用“大數據+網格化”工作模式,集中開展對全縣重點稅源企業、復工復產有困難納稅人、需要重點幫扶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精準幫扶行動。為了確保納稅人對稅收優惠應知盡知、應享盡享,縣局充分整合金稅三期、電子底賬等各個系統數據資源,對重點優惠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程跟蹤,復核申報信息,建立臺賬,逐戶記錄享受情況;對沒有足額享受納稅優惠政策的納稅人進行“一對一”提醒,“點對點”辦理。
2.廣泛宣傳,雙向發力。深入開展線下“銀稅互動”,依法依規推送納稅信用評價結果。加大政策宣傳和培訓力度,第一時間讓納稅人繳費人掌握政策內容,享受政策活力,做到“線上+線下”雙向發力,全力提升服務質效。同時,持續做好納稅服務咨詢工作,定期開展稅務專家顧問團隊服務需求專項調查,全面優化服務措施,打好政策惠民,服務便民“組合拳”。
五、下一步的工作建議
1.政府助力,建立聯動機制。產業鏈環環相扣,如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么上下游就有可能無法有效、正常運轉。建議由政府主導,強化供應鏈平臺管理,協調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市場,材料采購等方面主動對接,積極為企業上游供貨商和下游市場之間搭建橋梁,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采購、物流、銷售等各類難題,以此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
2.稅企互動,數據服務大局。運用稅收大數據開展多維分析,挖掘影響重點行業企業復工復產的“堵點”“難點”問題,為精準推送相關優惠政策提供涉稅服務,解決涉稅難題提供保障。經濟是稅收的基礎,稅收是經濟的體現。從稅收數據角度分析,反映地區經濟發展態勢,積極服務地方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為縣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