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萍 周密徐 瑞元
〔內容提要〕本文結合國家稅務總局盤錦市稅務局在稅務幫扶工作中對外支付稅務備案工作實際,客觀總結工作經驗,梳理存在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系統化解決方案與措施,進一步提高辦稅便利度、納稅人滿意度和幫扶實效。
〔關鍵詞〕對外支付 電子化 網絡化
稅務幫扶行動開展以來,國家稅務總局盤錦市稅務局所得稅科結合崗位職能,突出業務支持對結對企業開展幫扶工作,希望通過真幫實助讓企業在優惠政策享受和提升納稅服務質效等方面切實得到實惠。其中,國際稅收項目幫扶組通過深入企業走訪調查、召開座談會、一戶一策制定等方式,集中在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稅務備案(以下簡稱“對外支付稅務備案”)方面為企業解決了一定困難:今年前八個月,通過電子稅務局共為納稅人辦理對外支付稅務備案35份,共向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和臺灣、香港等地區支付美元1172.52萬元;歐元53.39萬元;人民幣20740萬元,使對外支付稅務備案電子化、網絡化應用取得實效。利用“非接觸式”辦稅手段,有力支持了涉外企業復工復產,被企業親切比喻成“付匯直通車”。
一、聚焦“非接觸式”要求,打通信息共享壁壘
電子化和網絡化是一種靈活的“非接觸式”對外付匯辦理模式,不僅使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時還可有效避免納稅人以往在辦理對外付匯時需要在稅務機關和銀行之間往返申請、反復受理等方面的“難、堵”,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期間,這種創新的付匯方式體現了強大的活力和有效性。
1.強化橫向溝通,建好服務后臺。盤錦市稅務局與外匯管理部門和各專業銀行達成共識,使稅務部門開具的電子版稅務備案在外匯管理局和各專業銀行間得到認可,實現稅務受理、三方共認。
2.保證對外支付稅務備案子系統與金稅三期系統無縫對接。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積極暢通各類辦稅渠道,方便非居民企業和扣繳義務人通過電子稅務局“非接觸式”辦理對外支付稅務備案和非居民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非居民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關聯業務往來年度報告申報、扣繳企業所得稅報告等事項。
3.下放受理和審核權限,降低“走出去”企業辦稅成本。重點加大推廣利用電子稅務局實現對外支付稅務備案電子化和網絡化的工作力度,讓納稅人辦理對外支付業務從“最多跑一次”轉變為“一次也不用跑”,并力爭實現國際稅收業務全流程無紙化,極大地降低了辦稅成本。
4.深入企業宣傳輔導,形成信息流動和四方管理閉環。在“企、稅、匯、銀”協調聯動基礎上,積極落實部門責任,共同建立專業團隊,積極探索、聯合測試,使遼寧省稅務局在全國首批實現對外支付稅務備案電子化和網絡化。
二、正視對外支付稅務備案電子化和網絡化的“短板”與不足
1.與境內稅收相比,跨境稅源管理具有流動性大、隱蔽性強和相對復雜等特征,跨境稅源易流失且追繳難度大。因此,及時獲取信息是加強跨境稅源管理的前提。而推廣對外支付稅務備案電子化后,支付單位發生跨境支付業務無需再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機關獲取信息時間將相對滯后。
2.支付單位發生跨境對外支付業務,對是否需要扣稅、該如何扣稅等涉稅業務問題,將完全自行判定、自行申報,如果支付單位國際稅收業務知識匱乏、水平不高或納稅遵從度不高,則會導致未稅付匯或少稅付匯現象頻繁發生。
3.由于企業間簽訂的商務合同很多是一次性履約完成,境內支付單位和境外收款單位的業務聯系往往會隨著款項支付而終結,因此一旦有未稅付匯情況發生,對境外收款單位的稅款追繳難度大,這無疑對稅收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要求更高,因此要加強提高其責任意識主動作為。
4.對某些復雜的交易事項,如非居民股權轉讓業務,由于涉稅事項處理過程需要判定是否屬于關聯交易、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轉讓價格是否合理、股權成本及轉讓所得如何計算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支付單位和稅務機關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一致且準確合理的處理意見,稅務備案環節變得復雜而漫長,使得完全網絡化很難實現。
三、開展精細化管理,依托新機制新思維改進工作
1.優化“三位一體”跨境稅源管理流程。管理、服務和調查調整貫穿于跨境稅源管理工作全過程。管理是將有關非居民稅收管理的政策規定傳達執行到位;服務是指導非居民企業和扣繳義務人正確履行納稅申報、稅款繳納以及匯算清繳等義務;調查調整是對企業開展日查調查,可分地區、分行業、分收入類型開展有針對性的日常調查,發現問題及時更正和調整。通過完善非居民企業稅務登記、納稅申報、匯算清繳、信息監控、協定待遇享受等工作流程提高稅源監控能力,實現跨境稅源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使境內支付單位和個人在發生對外支付業務時主動判定并及時完稅。
2.建立“2+N+M”信息交換機制。及時有效的信息交換是跨境稅源管理的有力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全方位的內部、外部信息交換平臺?!?”是指兩套操作系統,即稅務機關通過“金稅三期”和國際稅收管理平臺,隨時監控境內支付單位、個人的對外支付和跨境交易相關信息;“N”是指外部信息,包括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股東變更、股息分配信息,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媒體發布的非居民企業承包工程、提供勞務等信息;政府相關部門如商務、外匯管理、發改委、經信委、建委、教育局等部門掌握的企業股權變更、利潤再投資、引進技術設備、合作辦學等信息;外匯局和各專業銀行發布的對外付匯信息等;“M”是指內部信息,通過與征管、貨勞等部門以及與基層稅源管理部門之間不定期交換的關于稅務登記變更信息、出口退稅信息和匯算清繳信息等。各內外部相關部門間應做到信息及時更新、交換、核查比對、反饋,形成良性循環。
3.引入“區塊鏈+稅收”管理模式。設想以下應用場景:“企、稅、匯、銀”四方搭建“聯盟鏈”或者“私有鏈”,稅務部門和外匯管理部門作為區域化中心節點存在,既能實現管理和調控,又不成為企業和銀行間執行業務流程的阻礙;企業發生需對外支付稅務備案業務后,自主將所需證明資料加密上鏈,稅務部門和外匯管理部門接到系統“廣播”后自動接入各自業務系統進行記錄、審核,實現稅收征管和外匯管控,加蓋“時間戳”后形成新的“塊”;銀行根據新“塊”信息判斷是否允許企業付匯。這一整套流程幾乎是在瞬間完成或者可視同自動判斷、同時完成,企業可隨時發起,即是審核,只要不違反共同確定的協議條款,發起也即實現付匯,最終實現用無形的網、看不見的手進行最安全、最廣泛的監管,實現稅收服務向全球納稅人延伸,信息全鏈共享,按照確定的稅收法律規則自動執行稅、匯業務,降低征納成本,提升征管效率,各方共同受益。
4.應用專業化團隊管稅。對外支付稅務備案反映的是跨境交易和跨境稅源管理,是維護國家稅收權益、樹立我國稅務部門良好形象的高風險領域。根據非居民企業稅源分布具有既集中又分散的特征,基層稅務機關應當設立非居民企業稅收跨境稅源管理崗,配備高素質的專(兼)職人員。新的稅收征管體制改革以來,我國提倡對跨境稅源實施專業化管理,各級稅務機關面臨知識新、隊伍新和征收管理難、政策執行難等“兩新”“兩難”的問題,因此應當盡快組建專家團隊,解決稅收征管和政策執行方面出現的新問題,減少稅收執法風險,維護國家稅收權益。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盤錦市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