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嵩 王洋 李海峰
〔內容提要〕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近年來,遼寧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的成果,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和全面跨越最低生活保障線。本文通過扶貧工作的實踐進行分析與思考,總結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齊抓共進的經驗,對進一步夯實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脫貧攻堅 鄉村振興 遼寧
一、遼寧脫貧攻堅工作現狀
2014年,遼寧共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6萬,貧困發生率為5.4%。五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振興發展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下發了《關于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行動方案》等“1+18”政策文件;2012年以來,各市和省級以上財政投入超過46.24億元,投放各類扶貧貸款共計107.02億元;開展脫貧“回頭看”和脫貧“大檢查、大排查、大督查”工作;36位省級領導帶頭掛縣包村幫戶,選派1791個駐村工作隊,5375名駐村干部,1.2萬名干部助力脫貧攻堅;326個幫扶單位投入定點幫扶資金72.9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377個;完成D級危房改造2.1萬戶。經過五年的艱苦努力,遼寧實現15.43萬人脫貧、519個貧困村銷號、6個省級貧困縣摘帽,剩余的9個貧困縣也將在年底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成果。
二、貧困村脫貧的主要路徑
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駐村工作隊所在的蜂蜜溝村,隸屬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新賓縣”)旺清門鎮。新賓縣地處遼寧東部山區,下轄15個鄉鎮,是國家級貧困縣。旺清門鎮坐落于新賓縣東部,東與吉林省通化縣僅一江之隔,是遼寧東部最偏遠的鄉鎮之一。旺清門鎮區域面積225平方公里,鎮內共有9個行政村,其中蜂蜜溝、夾河北和大荒溝三個村為貧困村。自2013年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旺清門鎮三個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通過近年來扶貧工作的實踐和分析思考,我們總結貧困村脫貧的主要路徑如下。
1.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務工自行脫貧。多數貧困戶具有勞動能力,但長期受傳統落后思想的嚴重制約,一些貧困戶已對扶貧形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2014年起,全省各級政府從政策引導、輿論宣傳、教育培訓、機制建設等方面入手加強思想扶貧。強化政策引導,為思想扶貧提供科學導向。在各級政府的科學引導下,貧困戶轉變了功利思想,化“苦等”“空想”為“腳踏實地”。特別是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務工極大地提升了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自行擺脫貧困。蜂蜜溝村和大荒溝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務工收入均超過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成為脫貧的重要因素。
2.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依靠轉移性收入兜底。農民轉移性收入包括:養老保險、低保(五保)收入、獨生子女費、子女贍養費、糧食補貼等多種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因自身條件束縛,無法通過勞動獲取報酬,轉移性收入是其主要收入來源。這些貧困戶的收入略高于脫貧線,如遇大病或家中有長期服藥的病人將很有可能返貧,屬于不穩定群體。以蜂蜜溝村和大荒溝村為例,蜂蜜溝村10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2018年轉移性收入總額為6.97萬元,占其全部收入的72.39%,大荒溝村10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2018年轉移性收入總額為7萬元,占其全部收入的93.7%。
3.村集體經濟形成財產性收入是脫貧的補充力量。財產性收入偏低是遼寧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面臨的共性問題,而發展村集體經濟是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的最有效途徑。無論是村民還是貧困戶都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無息貸款入股等形式參與村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可以得到分紅增加財產性收入,從而擺脫貧困。以蜂蜜溝村和大荒溝村為例,蜂蜜溝村10戶貧困戶2018年獲得財產性收入共計3.02萬元,占總收入的26.2%,其主要財產性收入來自于通過無息貸款入股養殖合作社。大荒溝10戶貧困戶共計獲得財產性收入0.19萬元,占總收入的2.6%。由此可見,村集體經濟能夠作為貧困戶脫貧的重要補充力量,也是讓農民持續增收,防止返貧的有效手段。
三、駐村工作隊在扶貧工作中的探索
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駐村工作隊入駐蜂蜜溝村以來,以加強黨建為抓手,凝聚村兩委班子和全體黨員的團結力、向心力和戰斗力,讓蜂蜜溝村摘了貧困帽,挖了貧窮根,村民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
1.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建促脫貧。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工作隊入駐以來,始終以基層黨建為抓手,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理念。從抓班子入手,強化隊伍建設。通過談心談話,組織重走抗聯路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黨員教育活動。一改之前黨員大會為春耕秋收讓路的思想狀態,全村黨員的思想覺悟有很大改善,讓全村黨員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強,切切實實地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2.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以鄉村振興夯實脫貧成果。發展經濟是貧困村挖掉窮根,擺脫貧窮的最根本途徑。駐村工作隊通過入戶調查,深入了解貧困戶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類型的貧困戶采取不同幫扶辦法,做到精準施策,精準脫貧。一是引進撫順益康藥業公司人參種植項目,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運營。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通過土地流轉和參場務工,增加收入來源,擺脫貧困。據統計,全村有86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實現脫貧。二是針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養羊合作社”項目。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一致認為,要使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脫貧必須發展村集體經濟。經過多次研究,最終決定成立養羊合作社。合作社對15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入股“全覆蓋”,將貧困戶的扶持資金集中,統一使用、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年可通過入股分紅增加其收入,最終實現脫貧。三是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成效。2020年,駐村工作隊聯系大威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威集團”),與旺清門鎮政府簽訂脫貧攻堅戰略合作協議。大威集團將在旺清門鎮各村布局綠色生態養殖基地,利用旺清門鎮生態環境優勢進行大規模雞雛散養,帶動旺清門鎮各村集體經濟發展,夯實脫貧成效,實現脫貧攻堅最終勝利。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百姓生活品質。駐村工作隊在幫扶貧困戶脫貧的同時,不忘幫扶村內改善基礎設施建設。自入駐以來,為村里打深水井2口,全面解決村內飲用水問題;危房改造9戶,全面實現村內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修建道路公里,村間作業道2.5公里;新增、修建路燈60盞。爭取美麗鄉村資金100萬元,修建村內主要街道的圍墻及入戶門。此外,新修文化健身廣場三處,總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圖書室一個,藏書800余本,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讓村民遠離賭博等不良生活習慣。
4.引入醫療扶貧,提升百姓幸福感。醫療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駐村工作隊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部分貧困戶年齡偏高,因白內障等眼部疾病困擾日常生活。經多方走訪咨詢,最終邀請撫順市何氏眼科醫院到旺清門鎮進行全鎮公益義診。三年來,何氏眼科醫院每年都對全鎮進行義診活動,已成為常態化服務。全鎮義診惠及人群4000余人次,接受免費白內障、息肉手術百余臺。確確實實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
(作者單位:遼寧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駐村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