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宇 黃志丹 李維新
〔內容提要〕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與國家政策影響,地攤經濟火速發展,帶動廣大人民在地攤與夜市中創業增收,有效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緩解和減輕因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取得階段性勝利,但地攤經濟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發展緩慢,甚至出現停滯。本文以吉林省長春市地攤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從時間季節性、消費者心理變化以及地攤售賣產品的質量與價格等因素闡述制約其發展的原因,并提出創新性探索與實踐,促進地攤經濟轉型發展。
〔關鍵詞〕地攤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 制約因素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地攤經濟體現和承載著每一個時代、家庭和個人的人間煙火味兒。現今,地攤經濟常被定義為是一種邊緣經濟。地攤經濟不是暫時的經濟形式,也不是為了眼前困境提出的新概念,而是一種長期存在的正常經濟形式。疫情原因造成國家經濟不景氣、不活躍,國家和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與指導建議,地攤經濟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一陣高潮。由于受秋冬季節時間交替,人民群眾疫情防控意識的相對松弛等原因影響,同時疫情的反復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各行各業的經濟生產生活需要高度防控,因此地攤經濟在后疫情時期將呈現出新的樣貌與形態。
一、地攤經濟發展的制約性因素
后疫情時期通常是指新冠肺炎疫情相對過后,疫情仍舊面臨突發和復發,全國經濟、文化與各行各業開始逐漸恢復正常,但受疫情影響仍舊較長的時期。后疫情時期,在國家相關支持政策的引導下地攤經濟火速興起,呈現出全民地攤、全員地攤的格局與形態,而隨著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以及人們對疫情防控態度發生轉變,地攤經濟呈現出低迷狀態。2020年5月末,中央文明辦發布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方法,其中不將占道經營等作為測評范圍。在此之后,大眾開始占道擺攤,廣大人民群眾開始涌入地攤經濟的浪潮中。筆者通過考察發現,后疫情時期地攤經濟從加速發展到全員參與,再到當前幾乎停滯。在吉林省長春市,因地攤經濟興起時的地攤也不同程度的消失,如長春市朝陽區紅旗街依托商場綜合體興起的萬達廣場西瓜市集、這有夜市,在2020年7月份格外火熱,在桂林路商圈中,桂林路原有商圈也出現擴建與整治,7月份城市交通壓力相對緊張,尤其是晚高峰階段。從8月中下旬開始,新增攤位逐漸減少,原有攤位數量也開始逐漸下降,甚至正在搭建的夜市攤位也相繼按下暫停鍵。
(一)季節性時間因素影響
經濟發展中,季節性與時間性與行各業均有一定程度的限制與影響,東北地區在每年“十一”過后,氣溫逐漸降低,越往北的地區氣溫變化更為明顯,時間也相對較早。秋冬交替的季節性變化最為明顯的是氣溫的起伏,就地攤經濟而言,夜晚東北地區日落時間相對較早,氣溫下降比較明顯,室外的地攤經濟難以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下長期售賣。東北地區夜晚氣溫相對較低,人們出門活動意愿度不高,地攤經濟的人群流量難以得到保障。同時,北方地區的逐漸降溫降雪,冰雪長期存在于道路、廣場,使得地攤環境與地攤范圍呈現環境寒冷與地域范圍縮小的變化,攤主與消費者之間均因季節性時間因素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在冬季進行擺攤。因此,東北地區的夜生活與夜經濟需要克服季節性問題,同時還需要保障充足的人群流量與購買力。另外,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疫防控心理相對松懈,相對于地攤經濟火熱發展時,以及受疫情的長時間影響消費者報復性消費已不復存在,這些因素對地攤經濟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地攤產品質量與價格難以得到保障
地攤經濟中大量的商品屬于小商品,由于攤主進貨過程中與消費者有同樣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因此商品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同時大量的商品價格均有所上漲或出現不合理的情況,促使消費者不能完全接受地攤經濟的商品價格,消費者新鮮感與獵奇心理過后,很難多次進行地攤經濟的購買與參與。地攤商品的質量與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是自身發展所呈現出的問題,往往容易忽視且不宜解決。
二、后疫情時期地攤經濟發展建議與探索
面對后疫情時期地攤經濟受地域季節性、時間性、消費心理發生變化,以及地攤經濟中商品的質量與價格等制約因素外,還面臨食品安全、垃圾處理與污染、行業規范等問題,不利于地攤經濟長遠發展。后疫情時期,地攤經濟應進行創新性嘗試與探索形成綜合、科學和客觀的發展。
(一)場地轉移與內容結合
因地攤經濟需在室外占道經營,但北方地區冬季相對寒冷,使得室外地攤缺乏活力,建議將室外的地攤搬進室內,搭起大棚,改變地攤經濟環境,為攤主提供場地,形成冬季也可擺攤售賣的局面。另外,還可將相關的展會在戶外進行辦展,與地攤經濟組合或捆綁,在互相帶動中共同發展。長春市曾將展會在經濟開發區的室外進行辦展,有效緩解了場館壓力,展會在創新發展的同時補充地攤經濟。地攤經濟可與會展經濟組合,將內容聯合,使地攤中有展會展覽,會展中又將地攤經濟不斷豐富與補充,形成場地轉移與內容結合的有效路徑。通過創新性探索能夠將地攤經濟與其他經濟門類相互結合,以此減少地攤經濟的制約因素影響。
(二)冬季冰雪項目的有機結合
東北地區冬季氣溫寒冷,冰雪易長時間在室外存放,眾多的冰雪項目也因此層出不窮,地攤經濟可以與冰雪經濟相結合,開展冰雪旅游文化節,如吉林省松原市幾乎每年都舉辦查干湖冬捕漁獵文化節,將漁獵與文旅有機結合。地攤經濟的創新發展需打破以餐飲小吃為主的地攤經濟形式,將文旅衍生品與紀念品融入地攤經濟的發展中。尤其要重視冬季因冰雪而來東北三省旅游的群體,抓住機遇不斷進行創新。地攤經濟與文旅相結合的思路視野中能夠較好地講好本地區的獨特故事,將地攤所具有人間煙火味兒不斷擴大。
(三)繼續加大政策支持與文化活動開展
當前,地攤經濟的開展缺乏依托商業綜合體,雖然現處于停滯狀態,但是商業綜合體的流量仍舊相對較多。另外,有效促進地攤經濟發展還需要加大對地攤經濟的支持力度,依托商業綜合體舉辦大量文旅活動,為地攤經濟引流與造勢。探索由政府主導管理、行業自治、市場運作的模式,統一建立攤販準入機制進行市場化服務和管理。在保障人群流量的同時,地攤經濟的購買力也將出現提升,進而緩解地攤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甚至停滯的局面。
三、結語
當下,地攤經濟出現發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的現象,因此科學分析影響地攤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季節性、時間性、消費者心理變化等多種原因均對地攤經濟有影響,應多元、科學、宏觀地看待這些因素。同時,地攤經濟還應主動進行場地轉移與內容聯合,有機融入冬季冰雪項目中,并依托大量文旅活動不斷吸引消費群體,以此促進地攤經濟的長遠發展。
(作者單位: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