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 李春雷 秦麗
〔內容提要〕生產性服務業具有高人力資本、高技術、高附加值以及網絡化、集群化的產業經濟特征。在當前新冠肺炎國際疫情蔓延,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背景下,本文針對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現狀及面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對加快遼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關鍵詞〕“雙循環”格局 生產性服務業 產業轉型
注:本文系2021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聚集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實踐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1slybkt-017)的研究成果
作為保障生產過程連續性與效率化的生產性服務業,具有高人力資本、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網絡化和集群化突出的特征,對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型與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支撐作用。受疫情與全球經濟低迷等客觀因素影響,我國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的經濟發展面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給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出了發揮內需潛力、有效利用國內國際市場資源、加強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與供應鏈安全等內在要求,對促進遼寧主動應對疫情與國際市場沖擊,加快其由制造業大省向強省轉型升級,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現實意義。
一、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概況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促使遼寧省融入“雙循環”格局,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生產性服務業統計分類(2019)》,生產性服務業分為六類,即信息傳輸、計算機與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查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一是從產業規模看,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的規模不斷壯大及業務范圍的逐步延伸,擴大了對大多數服務崗位和就業人員的需求。如2018年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城鎮單位就業人數為93.9萬,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就業人數以32.4萬排名首位,其次為金融業就業人數為18.1萬,占比19.3%,兩者共占就業總量的五成。二是從產業內部結構看,2018年遼寧金融業的產業增加值占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最大,為32.3%;房地產業所占比值緊隨其后,為21.26%,其他產業所占比重均較低。
二、“雙循環”格局下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疫情推進“雙循環”進程,金融業與房地產業發展受阻。一是受全球疫情影響,明顯抑制我國在短期內參與國際經濟循環,使得遼寧省的房地產、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問題凸顯。如疫情期間,遼寧房地產業企業面臨延期返崗、停產等情況,導致該產業基本處于停擺狀態,自2020年1月26日起,以遼寧省富力集團、萬科為代表的多家房企均已暫停售樓處銷售活動。同時,房地產中介等場所的關閉以及相關企業盈利壓力增加,使房屋成交受到較大影響。據相關統計,遼寧省商品房交易額在2020年第一季度同比減少26.3%,為473.2億元。二是金融業的銀行、基金、期貨等機構為社會和居民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務,金融業鏈條梗阻將直接造成遼寧省經濟面臨困境。截至2020年3月末,遼寧省有3722戶中小微企業延期還本,5461戶延期付息,4400戶個體工商戶延期還本付息,涉及金額共計307.5億元。另外,還有對受疫情影響的212筆、38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已全部辦理1~6個月不等的貸款延期,使得遼寧省商業銀行面臨較大資產質量風險。
2.“雙循環”乏力,產業發展區域失衡。“雙循環”格局是參與整合國內與國際循環,從而形成不同于以往的新格局。目前,遼寧省受到諸如產業基礎、開放程度、內需總量等區域差異影響,“雙循環”動力不足,一些與產業鏈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的區域發展失衡,差異較大。一是從區域分布看,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八成以上企業集聚在沈陽市和大連市,2018年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法人單位沈陽和大連占比達到70%以上。二是從規上服務業企業看,2018年沈陽、大連規上服務業企業數占全省的61.6%,而鐵嶺、阜新兩市規上服務業企業數占全省不到10%。
3.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狀況不佳。生產性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對遼寧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遼寧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顯著降低,2018年較2012年下降2.4個百分點。同時,與國內經濟較為發達的天津、北京和浙江相比,遼寧這一比值分別低20.3、18.2和12.1個百分點,而一些發達國家比重約為70%。由此可見,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無論在規模還是速度上均具有較大增長潛力。
三、“雙循環”格局下促進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圍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開創房地產業新型營銷模式,加快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應針對當前疫情導致的國際市場低迷造成產業發展受阻的問題與堵點補短板,充分利用國內市場資源以及科技創新、經營方式創新推動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轉型升級。一是在國際疫情蔓延以及國內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為更好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針對遼寧省房地產行業銷售受阻的情況,可探索營銷方式的創新,如可將疫情期間興起的“云賣房”、VR(虛擬現實)看房、直播看樣遠程交付的模式,與以“物聯網+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能家居企業建立密切關系,進一步提升遼寧省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營銷效率。二是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金融行業的放開是對外開放與放松管制的體現,其目標是逐步形成適應能力強、競爭力強、包容性強的現代金融體系。以此次疫情為契機,遼寧省應加快數字化進程,為用戶提供“觸手可及”的金融服務,同時加快金融機構線上化進程,進一步提升金融行業的數字化經營、敏捷營銷與智能風控能力,暢通金融行業對遼寧省經濟發展支撐的資金輸血管道。
2.依據“雙循環”格局,推動產業區域協調發展與國際市場接軌。以國內循環為主體作為前提,遼寧省應加大改革力度,消除遼寧生產性服務業在國內市場發展的難點和痛點。一是加快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的區域協調發展,合理規劃布局,發揮沈陽、大連等中心城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輻射優勢,使之充分帶動周邊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的協同發展,以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的國內經濟循環。二是接軌國際市場,促使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向高水平發展,同時抓住由遼寧省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與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沈陽市政府共同主辦“央企采購洽談會”的機遇,將“央采會”打造成遼寧生產性服務業借船出海,盡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
3.夯實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基礎,推動產業鏈現代化發展。一是加強政策引領與支持,盡快落實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國家相關政策,遼寧應堅持對外開放,主動融入“雙循環”格局,積極擴大內需,推動服務貿易自由化,加強對遼寧省重點生產服務業的支持,提高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規模與質量,夯實產業基礎,切實保證產業鏈貫通與供應鏈穩定。二是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擴大國外市場份額與國際市場循環渠道,拓寬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空間,布局全球產業鏈,協調生產性服務業內部布局,逐步實現遼寧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鏈現代化發展。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