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艷
摘要:對國有建筑企業的工程項目進行內部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僅可以提升施工項目的整體質量,而且還能改善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提升國有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本文對國有建筑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時遇到的難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并且提出了相應的風險防控措施,以期更好地解決風險管理問題。
關鍵詞: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風險防控;風險管理
在國有建筑企業的工程管理中,內部控制是約束其規范性的必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杜絕在面臨各種風險時極容易出現的各種失控問題。在進行內部調控時,一定要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控制每一筆資金的投入,避免出現意外,從而給國企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1]。
一、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的特征
(一)內部控制的對象
對實際運行的施工項目進行內部控制時,最需要調控的是資金投入,因為投入多少成本將直接關系到該項目能給企業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如果疏忽了成本的管理工作,將會對施工項目的資金運轉造成影響,甚至因此出現大的經濟危機。所以在進行項目內部調控時,我們要根據施工項目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選取適當的內部控制方法,進而能夠有效地調節和管理項目進程[2]。
(二)項目內部控制的周期
一般來說,施工項目的內部控制的周期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工程項目中標之后,項目部要對工程進行預算,然后和中標清單進行比較,如果有超出的部分,則要及時分析相關原因并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第二階段是在工程項目開始之前,要對制定好的工程施工方案進行研討,并且不斷改進施工技術。第三階段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對施工現場的人員、材料進行嚴格管理,確保施工過程不被干擾。最后一個階段就是完工之后,要對項目進行及時的清點,并且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這四個階段共同組成了內部控制的一個周期,這個周期是每個工程項目所特有的,所以不具有重復性。這也就告訴我們,施工項目的內部控制工作要根據施工項目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只有同步化的對施工項目進行內部控制,才能在面對施工時間較長,投入資金龐大的工程時,也能夠有條不紊的對財務狀況進行調控,避免在財務管理工作上出現大的紕漏[3]。
(三)項目控制的持續時間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施工項目的內部控制周期與項目本身的周期是重合的。如果施工項目花費的時間短,則需要進行內部控制的時間也短。這種情況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有的少則幾個月,有的多則幾年。還有一種比較極端的情況就是,在內部控制的第四個階段,施工項目已經完工后,結算問題出現故障,尾款被拖延發放,這種問題會對國有建筑企業的資金流動產生影響,給企業帶來了額外的財務管理費用[4]。
二、國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問題分析
(一)物資采購問題
以前在采購大宗物料時,國有建筑企業一直采用的是分散采購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根據施工項目的不同特點,滿足其對施工材料設備的個性化需求。然而隨著建筑企業的不斷發展,分散購買的這種方式也逐漸開始顯露出自身的問題:散料不僅不利于管理,而且還會增加其買入成本。所以將分散購買適當的轉化為集中購買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集中采購前,我們應該先確定所需材料的數目、質量以及規格,然后再進行統一購買。只有在購買物料的環節上做好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降低材料成本,從而提升整體經濟效益。另外,我們還需要周期性的對各項材料的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及時掌握材料的損耗、庫存狀況,分析并記錄當前狀態下的項目成本投入,為下一次的檢查分析提供參照[5]。
(二)資金管理問題
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就在于,結算和支付在時間維度上是存在差異性的,這也就導致了國有建筑企業始終存在多個不同緣由的應收款項,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國有建筑企業的資金管理帶來了壓力,增加了財務管理的風險。如果建筑企業不斷的墊付資金,而又沒有和建設方建立起完善的信任機制,就會在回收款項時出現很多困難,從而造成國有建筑企業利潤高卻無流動資金的尷尬局面,此時回收款項也就成為了內部控制中的真正風險所在。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企業的資金被大量占用,而且沒有運用到實際的生產工作中,就會降低企業的資金運轉速度,限制企業利用資金發展自身條件的機會,無形之中增加了整個企業的機會成本。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業多筆應收款項未能及時收回,當前的現金流又不足以支撐當前項目的成本投入,那么整個企業將面臨巨大的財務危機。
(三)竣工結算問題
如果國有建筑企業的結算流程不夠標準化,就會給結算工作帶來很多問題。例如施工過程中,如果簽證資料沒有收集完整,或者是重要的會議記錄以及往來函件沒有被保存下來,就會因為信息的缺失無法確定工程項目的完整性,從而給后續的工作增添隱患。另外,還有一些項目在竣工之后,沒有得到及時的驗收,而且在施工過程中驗收的準備工作也十分不到位,就會導致竣工結算工作遲遲不能開展,白白浪費人力物力。因此,加強施工過程中的內部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讓工作人員真正意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切實有效的保障工程進度。
三、國有建筑企業風險防控舉措
(一)加強基礎管理,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要想完善國有建筑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就要在市場運營、資金管理、采購物料、項目管理等方面展開工作,不僅要綜合的運用各種內控手段,還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例如,在招、投標的過程中,市場部要對客戶的信用水平以及墊付資金的風險進行評估,探究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要嚴格管理物資購買、勞務活動以及款項支付等流程,降低支出成本,避免資金短缺問題,例如在進行物料采購時,要先通過申請制度辦理請購手續,然后根據供應商系統提供的數據進行對比,挑選適合購買的廠家,在采購時還要加強管理,完善整個付款流程。
(二)加強資金管理,建立財務風控體系
資金管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應收款項進行收繳,必要時還可以通過提起司法訴訟的方式維護自身合法利益。另外,項目的保證金也需要及時收回,這樣就能加快國有建筑企業的資金流動,便于財務人員對其進行更好的管理。同時在進行內部控制時,我們還需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則,對項目的預算工作進行管理和控制,提前做好預算編制,從而幫助企業緩解資金管理的壓力,降低管理風險。在和建設方簽訂合同時,要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共同承擔工程項目中出現的風險性問題。其次,對于支付流程還要有一個明確的商定,建立起完善的信任體制。在進行資金撥款時,建筑企業還應該明確工作流程,減少不確定性,從而保障資金管理的可控性。
(三)加強竣工結算工作,確保施工項目整體質量
要想保質保量的完成工程項目,就要確保工作流程的標準化,項目質量控制不僅要遵循國際標準和公司的管理體制,還要符合工程技術標準、驗收規范以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如果在施工過程中,設計方案和技術,以及材料設備都需要改變的話,就應該在合同中清晰的注明原因和流程,這樣就能保證結算工作的完整性。只有嚴抓工程質量,才能對內部控制周期后面的階段有所保障,才能真正實現內部控制周期,從而更好的促進國有建筑企業向前發展。
四、結語
盡管在國有建筑企業內部已經有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規定,但是內部控制始終還是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資金管理不當,竣工結算回收款項困難等問題。只有通過綜合地運用各種控制方法,并且制定合理的制度措施才能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用,為國有建筑企業的發展添磚加瓦。財
參考文獻:
[1]肖韞華.論建筑企業的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J].建設科技,2015 (3):80-81.
[2]吉華.風險管理視角下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思考[J].財經界,2016 (26).
[3]林月玲.基于內部控制的跨國建筑企業風險管理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 (14).
[4]黃勉.建筑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研究——基于全面風險管理的視角[J].財會學習,2018 (21):150-151.
[5]李洪洋.全面風險管理視角下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6 (2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