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上發布的《中國散煤綜合治理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預計“十三五”期間散煤削減量將超過2億t。
中國節能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在第五屆中國散煤綜合治理大會上介紹到,2019 年散煤治理持續深入,削減散煤約4900萬t,其中,民用散煤治理對年度散煤削減總量的貢獻達50%,比2018年上升22個百分點。
而縱觀“十三五”時期,《報告》指出,預計“十三五”期間散煤削減量將超過2 億t。其中,在工業散煤治理方面,2016-2019 年工業散煤治理對全國散煤削減總量的貢獻超過60%。在過去的4年中,工業小鍋爐淘汰政策逐步加嚴并擴圍,重點區域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前所未有,建材等行業積極淘汰落后產能以及錯峰生產等新舉措的高效執行,使得重點區域工業散煤治理空間有效壓縮。民用散煤治理主要依托北方清潔取暖的推進。截至2020 年4 月份,三批43個北方清潔取暖試點合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面積29.77億m3、改造戶數2677萬戶。
在散煤治理等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也使得我國北方地區秋冬季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 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提供的數據,2019 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 平均濃度較2016 年同期下降33%,重污染天數下降52%。
另外,據《報告》內容,包括天津、石家莊、太原在內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第一批試點城市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從2016年的109.5μg/m3下降到2019年的69.7μg/m3,降幅36.4%;西安、臨汾、淄博等第二批試點城市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從2017年的80.6μg/m3降至2019 年的71.4μg/m3,降幅11.4%;三門峽、渭南等第三批試點城市秋冬季PM2.5 平均濃度從2018 年的85μg/m3降至2019 年的73.25μg/m3,降幅13.8%。
展望“十四五”時期,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煤控研究項目分析師李雪玉建議,鞏固成果、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散煤治理的可持續性,是“十四五”散煤治理亟待解決的難題。
對此,《報告》明確,“十四五”散煤削減量建議為1.5億t,并力爭2億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