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帶來的獲益是全方位的,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論性別、年齡、家庭工作狀況,每一個人都能夠從運動中得到益處。老年人運動不但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健康長壽,還能增強脊柱穩定性,防止跌倒及其導致的意外發生,對于癡呆有預防作用,并改善癡呆病人的認知能力。
所有成人每周至少應進行150分鐘中等或75分鐘劇烈有氧運動,或者相當的運動量。如有可能,逐漸增加運動量至每周300分鐘,或者150分鐘劇烈有氧運動。每次活動的時間應不少于10分鐘。這樣的運動習慣可以給身體帶來更大的益處。
高血壓患者跑步也不要太猛,血壓忽高忽低容易造成腦出血。
規律運動應監測血壓水平,一旦血壓明顯下降應適當調整降壓藥物劑量。
高血壓患者適合規律的有氧運動,例如每周5-7天,每次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也建議每周2-3次的阻力性訓練。如果血壓控制良好,可以逐漸增加運動時間至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體力活動,或者150分鐘的劇烈活動。耐力訓練可以降低血壓8.3/5.2mmHg(毫米汞柱)。
在體力活動中,血壓會升高,尤其是收縮壓,運動后短期血壓會低于基線水平。這是正常的。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規律運動能夠預防并治療高血壓,降低高血壓病人發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高血壓患者應該避免舉重這樣的等長收縮活動,以免血壓過度升高。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應適度減低運動強度,同時,應注意運動后短期內容易出現的低血壓問題。
科學的運動不會引起低血糖的發生,鼓勵糖尿病患者少坐多動,以便達到更好的血糖控制。運動方式包括有氧運動和阻力性訓練,適合于兒童和青少年患者。
多數糖尿病患者推薦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或者劇烈體力活動,每周活動至少3次,不要連續兩天以上不活動。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每天活動應在60分鐘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議進行柔韌性、肌肉力量和平衡訓練,每周2-3次,例如練瑜伽或打太極拳。
糖尿病患者不建議跑步的時候一次跑的時間太長,容易出現低血糖。少食多餐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身體條件,甚至有助于疾病的治療。
最好的主動休息方式是運動,最好的被動休息方式是睡覺,不健康娛樂也會傷害身體。
運動在各種疾病的康復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各種慢性病的治療和維持中,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至關重要。疾病治療往往不是單靠運動就能解決的,還要注意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必須戒煙、戒酒,還有配合飲食控制與調整。運動也不能代替藥物和其他治療措施。
1.運動循序漸進
運動不但可以減肥和消耗熱量,還強健身體,增強自信心,改善焦慮、失眠,提高工作效率。運動原則應該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一旦遇到胸悶可疑心絞痛等癥狀,應見好就收。年輕的健康人應該持之以恒,老年人或者患病者則應適可而止。
2.運動種類和運動時間的選擇
每天做有氧運動,時間可以安排在早上或者傍晚。運動時長可看自己身體狀態,半小時即可,可以散步、騎車、慢跑、游泳、太極、爬樓梯等。工作時間可做些簡單的運動,如深蹲、高抬腿、廣播體操。
3.運動要量力而行
運動要適度,不要出一身大汗,微汗較好。不要等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甚至發生胸痛時才停止運動。另外,運動之后第二天,如果感覺一天都很疲勞,那說明運動方式和強度不適合自己。如果運動完了感覺非常有精力,這才算是找對了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