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巧林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承擔著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重任。當下,大多數學生都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但也有部分學生語言表達和寫作的能力不強,這與學生平時不注重語言積累、不喜歡閱讀、視野狹窄以及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有關。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從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從實踐中尋找寫作靈感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實踐證明,通過理性思考的方式培養學生寫作水平的做法,效果很好。
一、多渠道積累寫作素材
觀察近幾年的中高考,作文更加注重對學生日常生活感悟的考查。反觀當下,部分學生在寫作時還只是停留在自己狹窄的空間里,簡單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生活感悟融入寫作中,盡可能用長遠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感悟人生。
傳授學生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幫助和引導他們借助周圍的小情景、小片段、小人物來體現時代、國家、民族的大背景、大主題。作文立意的高低,是評判作文的重要標準。感悟生活是提升作文立意的關鍵所在。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合理設計作文教學,要在講解新課之前,讓學生提前預習,記住一些優美的文字、好的表達方式等。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課文有足夠的把握,在無形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都能夠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二、指導學生從實踐中汲取寫作靈感
如果學生平時沒有一定的素材儲備,那么寫作便無從談起,沒有高質量的寫作素材,寫作水平也就很難提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隨時發現書本上形象而又有文化內涵的句子,背誦記憶;在讀課外書時,有意識地記錄能激發自己靈感的句子、段落。
教師也需要把握課前時間,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記憶一些名人名言、古典詩詞、勵志故事等;在教室學習園地里放置諸如創業故事、科技知識等材料,使全體同學抬頭可見、駐足可觀。好的素材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靈活使用。之后就是學生把積累的知識消化理解,靈活運用,爭取把素材內化為自己的。通過長時間的積累,素材越來越充實,寫作就相對容易了。
學生寫作存在的問題是理性思維嚴重不足,這是議論文創作的短板。什么是思辨,概括來講就是對事物分析、推理、判斷的思維活動。這就要求寫作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能通過現象看清實質,從平凡常見的事物中提煉出不平凡的觀點,表達自己獨有的見解。
三、組織學生課下拓展,提升寫作水平
寫作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前和課上,在課下教師也要千方百計地組織學生進行拓展訓練,這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外讀書會、口語訓練等方式,訓練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為寫作輸出的重要形式,語言運用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寫作能否恰當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學生而言,推敲語言,對提升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教師要適當運用多種訓練形式,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寫作離不開對好文章的模仿與借鑒,但很多情況下,學生沒有很好地把握那些優秀文章,沒有一字一句地去細細品味。語言的錘煉離不開勤學善思,所謂厚積薄發,就是反復訓練加上不斷琢磨,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增加文化底藴。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首先是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的需要,通過家長微信群推薦合適的讀物供學生閱讀,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比如,有的學生在課下閱讀四大名著,我就引導他們在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文章欣賞、再創造,積累寫作素材與寫作方法。
其次是進行寫作方面的訓練。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背誦古詩名句,積累素材。
再就是組織網上交流活動,教師通過建立微信群,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寫作是語用表達的重要載體和方式,在考試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引導學生多方面地積累寫作素材,指導學生從實踐中汲取寫作靈感,組織學生課下拓展,提升寫作水平,幫助和引導學生在理性思考、創意表達中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