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慶男
摘 要:學術講座作為高校的一項基本學術活動,經歷了以下發展階段:基層學術組織、高校人員配備組織方式、專家學者主題性演講。高校學術講座有利于推動高校間的學術交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傳遞學科發展的最新信息,豐富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從而培養出博學多識、專業精通的高校學生。該文總結歸納高校學術講座中存在的問題,從多角度采取措施,提出對高校學術講座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高校;學生;學術講座
引言:學術講座有利于學術交流的促進,同時有利于豐富師生校園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術興趣。但是,當前一些高校對學術講座重要性程度不夠,導致學術講座難以得到科學、合理的安排,同時開展的學術講座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高校需要提高對學術講座的重視程度,統籌規劃學術講座各種事宜,建立學術講座資源共享平臺。
一、高校學術講座存在的問題
(一)對學術講座的重視程度不夠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到學術講座的重要性,才能使行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術講座有利于促進高校間的學術交流,極大地推動高校學子的學習和成長生活,由此可見,學術講座文化能夠更好的發揮導向作用,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作為高校的一項基礎學術活動,學術講座是高校學科構建的有力支撐。高校舉辦一場學術講座往往需要耗費一定的資源,但多數高校存在對學術講座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力度不夠的現象,導致舉辦學術講座的經費緊張,如邀請講座主講人、提供講座所需的場地和設備等經費是不夠的,同時難以邀請具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進而給學術的講座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也導致講座資源的耗費[1]。
(二)講座質量參差不齊
一些高校邀請的國內外學者雖然帶有一長串頭銜,可是效果卻不盡人意,質量不高,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由于講座的選題不夠吸引人,內容乏味。部分主講人也僅僅是是為了完成科研任務,或者是基于評職稱的硬性規定,來參加學術講座的,那么這樣的講座質量自然不高,難以激發師生參與學術講座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高校如果不好好篩選講座的主題、演講的群體,將極大地降低講座質量,從而挫傷師生參與學術講座的積極性,不能有效發揮講座的積極作用,更是浪費了大量的講座資源。唯有高校對學術講座有了進一步的認可,才可確保學術講座需要的經費以及設備,進而提高宣傳工作,安排合理規范的講座內容,從而提高學術講座的質量。此外,高校需要加強師生與國內外專家的溝通交流能力,勸導師生珍惜每次講座開展的機會,同時提高師生參與學術講座的積極性,共同營造濃厚的高校學術氛圍。
二、改進高校學術講座質量的措施
(一)提高認識,營造輿論氛圍,構建講座文化
高校要對學術講座要引起高度重視,開設學術講座能夠有利于完善師生已有的知識體系,擴大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更有利于帶領師生走出迷茫階段,重新樹立人生目標。高校在宣傳學術講座時,可以選擇有著典型價值的講座案例,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還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進而帶動師生參與講座的積極性,打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而且高校還要多參考一些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同時結合我國的國情,進而培育師生共同互動的校園學術講座文化。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溝通的合作,構建完善的學術講座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將學術講座的作用更好的發揮[2]。
(二)統籌規劃學術講座各種事宜
目前,許多高校在安排學術講座時,通常采用隨機安排的方式,不具有系統性、計劃性,不看重是否校內舉辦講座,甚至有些高校為了應付學術年會任務,而臨時舉辦幾場講座。對此,高校需統籌規劃學術講座各種事宜,制定全面詳細的講座安排計劃和管理辦法,從而充分發揮學術講座的作用,保證學生參與學術講座取得實際效果,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學校管理人員需加強重視學術講座。目前,部分高校受經費不足的影響,無法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不具備適宜的場地與設備,從而無法舉辦高質量學術講座。因此,加強學校管理人員對學術講座的重視程度,有利于增加對學術講座的撥款經費,從而提高學校的學術講座質量。
(三)建立學術講座資源共享平臺
校園網主頁、學生網站、高校BBS,有助于學術講座前期開展宣傳策劃活動,以及后期進行收集和備份,從而實現資源共享。目前,各個大學均可以利用校園網主頁這一平臺,設計講座欄,提前通知學術講座相關的主題、舉辦時間和地點、主講嘉賓的簡要信息。此外,高校應安排專人來負責學生網站的更新,定期匯總并發布各院系的講座信息,這便于學生觀看,為其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機會。高校BBS作為高校學生交流基礎平臺,經常數萬師生同時在線,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學術講座信息,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因此,建立高校講座資源共享平臺,有利于促進學術講座的信息公開化,提高學術講座資源的利用率。現如今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視頻技術也不斷發展,使得學術講座現場的視頻資料能夠保存、再現,有利于后續多次啟發學生的思想,提高其學術能力。此外,學生還能夠通過網絡搜索到國內外各大高校的講座資源,進一步實現學術講座資源的共享,讓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
(四)量化標準,請進來走出去,優化講座師資
講座是大學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豐富多彩的講座對于繁榮的校園文化,活躍學術氣氛,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高校應構建合理的講座經費管理制,從經費上保障講座的運行。另外還應該聘請一些國內外著名的專家以及學者來開設專題講座,給予學生切實的人生指導,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開闊他們的知識視野。
結語:
目前,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高校學術講座在內容與主題上更具有多元化、多樣性,主要包括自然與社會科學、個人成長經歷與學術研究成果、社會熱點問題與中外歷史等等,這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學術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避免出現思維定勢,打破束縛創造力的限制,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豐富大學校園文化,從而練就學生扎實的知識功底,提高高校科研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軍芳.高校學術講座的現存問題及其改進建議[J].知識經濟,2013,(14):161-162.
[2]柳翔.多視角下高校學術講座建設的路徑探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0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