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爍 徐誠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到了新時代,“新時代”內涵對于高校思修課程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只有在牢牢把握“新時代”內涵的基礎上,將“新時代”內涵貫徹于思修課堂教學活動,同時加強“新時代”內涵在思修課程的社會關注,才能將“新時代”內涵融入高校思修課程教學,最終提升思修課程的品質。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修;教學
黨的十九大莊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了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論斷作為當代大學生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把握國家發展歷史方位的鑰匙,具有基礎性的意義。開啟當代大學生對于歷史使命的思考,啟發當代大學生對于青春的探索以及對于人生意義的追尋,離不開“新時代”內涵的澆灌。2018年版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教材中,對于“新時代”內涵在緒論中做了集中表述。但無論是思想品德還是法律基礎,其具體內涵都無法脫離時代的范疇。如何將“新時代”內涵更加有效、具體地融入進思修課程的每一個章節,融入思修課程的全部教學活動,使當代大學生在思修課程的學習中能夠基于“新時代”內涵對相關概念進行更加準確的把握,需要思政課教師通過認真思考來架起一座達向彼岸的橋梁。
一、牢牢把握“新時代”內涵
“新時代”內涵在思修課程的融入首先需要思政課教師對于“新時代”內涵本身的把握。而把握“新時代”的內涵,不僅要把握新時代的實踐邏輯,更要把握新時代的敘事邏輯。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開啟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復蘇和發展,維持了長期社會穩定,并使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穩步提升,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不同于西方的、獨特的工業化道路。僅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黨和國家在內政外交、國計民生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不能不受到影響,每一個關心中國的人的思想不能不受到影響。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對于“新時代”的實踐邏輯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學生也較為容易理解和接受。
若將“新時代”這一概念放在歷史的坐標中去考量,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框架下,則需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中國共產黨黨史、百年中國奮斗史,乃至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中華民族文明史、世界史中建立相應的坐標系。而在各個歷史坐標系中找準“新時代”的定位,又需要廣闊的認識視角,以及富有洞察的歷史穿透力,來創建清晰的敘事邏輯。偉大的理想、偉大的理念不可能憑空創造,建立在歷史坐標系的,具有明確歷史方位“新時代”內涵,需要清晰的敘事邏輯的支撐,以此作為學生精神引領。這對于思政課教師而言,同樣是把握“新時代”內涵的重要方面。
二、將“新時代”內涵貫徹于思修課堂教學活動
思修課程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而三觀不可能憑空構建,樹立正確的三觀無法脫離時代背景的影響。在思修課程的各個章節中,每每遇到時代的定位,“新時代”內涵不可或缺,而關鍵在于將“新時代”的內涵與時代背景進行有效的關聯;比如,新時代的中國精神應當呈現什么樣的形式,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以及怎樣堅定理想信念,新時代的道德規范有什么樣的具體特征等等。理論觀點重在闡釋,只有把“新時代”的內涵貫徹于思修的課堂教學活動,才能進一步明確“新時代”內涵的內在邏輯,進而起到時代背景的橋梁作用;也只有將思修課程的理論觀點精準定位于“新時代”內涵,思修課程才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樹立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思修課程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部分,對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意義十分明顯。大力堅持課堂教學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著實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專業素養,才能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思修課程中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充分將思修課程的章節內容契合“新時代”內涵,才能以實踐的品質深入學生的頭腦,引發學生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同時,不斷更新完善時代的應有之義,又能夠激發對于思修課程內容的不斷創新,為思修課程注入新的活力,使思修課程更具實踐品格及時代價值。
三、加強“新時代”內涵在思修課程的社會關注
實踐是認識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思修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不可或缺。只有使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分析遇到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鍛煉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思修課程的實效性。而加強社會關注則是將青年大學生的理論視野轉向社會實踐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強青年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舉措。加強“新時代”內涵在思修課程的社會關注,就是充分考慮新時代背景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使青年大學生牢牢把握時代背景,積極融入社會,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青年大學生具備其自身的社會屬性,但是對于社會的理解還處于較為懵懂的時期。而“新時代”內涵在新時代的社會條件必然展現出新的形式,社會矛盾不會因為理論的發展進行自發的調和。在當今社會條件下,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與基本立場,實事求是地分析當今社會熱點問題,分析時事政治,才能有效地將思修課程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同時實現青年大學生的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提升青年大學生的社會融入度,在社會實踐中融匯貫通“新時代”內涵,最終提升思修課程教學品質,達到教學目的的升華。
結語:高校思修課程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思修課程教學內容的積極探索和不斷完善對于思修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思修課程必須與時俱進,加強“新時代”內涵對高校思修課程教學更加深層次的融入,將是完善思修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思修課程品質的重要的方法。
作者簡介:
郭爍,碩士研究生,百色學院黨委組織部干部,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徐誠,碩士研究生,百色學院人事處人事科副科長,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