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陽贏?陸建和


摘 要:梅山剪紙是湖南省梅山地區幾千年以來在其地域文化影響下的充滿藝術性的產物,同時還是梅山民俗文化的再現形式。本文從梅山剪紙這一方向出發,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通過梳理現有的研究成果,結合安化旅游業發展的現狀,進一步探討其發展面臨的問題,對其發展展開規劃和設計研究,對規劃理念和設計原則進行闡述,對規劃設計內容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為設計旅游紀念品的創意提供參考。根據此次探討研究,充分運用傳統元素設計出旅游紀念品,升華傳統旅游紀念品的價值,并試投入市場考察。
關鍵詞:旅游紀念品;梅山;產品設計;研究發展
一、梅山印象
梅山的民俗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第一是宗教信仰;第二是民風民俗;第三則是梅山地區人民日常行為活動和思想方面的表達方式,圍繞著這三個方面,梅山民俗文化才得以傳承至今。梅山文化追溯其時間,可上溯到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宋史·梅山峒》中有記載“梅山峒蠻,舊不與中國通”,梅山土著就是蚩尤的直系后裔。梅山文化其源頭地,以湖南湘中地區的安化、新化兩縣為核心,輻射包括邵陽、婁底等部分地區。傳統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與其他地區不同,梅山地區主要表現在古梅山先人的日常行為和思想方式上,異彩紛呈。而民間習俗、民間美術是梅山文化中的主要成分,是梅山文化最精華之所在,如神秘多變的剪紙藝術、古老的灘頭年畫、梅山布袋戲、民間宗教木版畫、梅山相衣藝術、民間的雕刻、蚩尤神像、花瑤挑花服飾藝術等等都是別具一格地反映著梅山當地的審美趣味與生活習性。梅山剪紙是該地區人們生產生活的非物質文化載體,是梅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精神內涵貫穿梅山地區漫長的人類歷史發展中的衣食住行與滄桑變化。2012年,梅山剪紙正式入選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錄,為梅山剪紙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梅山剪紙得到了政府各級相關部門和社會民眾、文化學者的重視,在安化、新化以及省會長沙等地相繼展開了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和保護工作。
薄薄的一張剪紙,記載著梅山地區的歷史,蘊含著濃厚的文化,現今的物質文化遺產或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地被人遺忘,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剪紙,內容豐富色彩鮮艷傳統民間韻味十足,表現手法絢麗多彩,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是要加以傳承,把一些優秀傳統民間剪紙傳統推成出新。
二、現有旅游紀念品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 梅山地區旅游紀念品發展面臨的現存問題
經過實地調查,在當地出售的旅游紀念品與其他旅游景區對比下,我們發現它們幾乎是大同小異,缺乏創新性的,很多紀念品在其他地方也是可以買到的。它們基本上都缺乏實用性不注重人性化的設計,且體量龐大,非常不方便攜帶。且某些旅游紀念品只是能短時間地吸引游客的購買欲,沒有持續的吸引力,不利于長期發展。通常出現在以傳統的工藝品為設計理念的旅游紀念品之中,還滯留在把當地特色食品、工藝美術品以及當地土特產當成旅游紀念品的錯誤里,工藝粗糙,款式老土,往往名氣大,但不能滿足游客需求,故而不能完美地詮釋景區文化內涵,導致旅游紀念品缺乏多種多樣性,因此很難獲得游客的喜歡。
2. 梅山地區旅游紀念品解決方法
通過調查,我們針對當地旅游紀念品的文化特色,總結了一些開發對策:制作高性價比的商品;合理定價;采取靈活方法,運用專業知識,突出文化特色;提升紀念品實用性和創新性重視人才培養;招募人才,提升旅游紀念品設計團隊的多樣化;往多方面發展,培養帶有豐富的梅山特色產品。我們要學習他人成功的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時時自省,設計出具有文化特色、使用便捷的旅游紀念品。在開發旅游紀念品的時候,除了要洞悉市場的情況,知曉市場的供求外,同時要調查地方的民俗特點、風俗民情,而后選擇好的題材將它在旅游紀念品上藝術性地表現出來。
三、基于梅山剪紙設計旅游紀念品思考
古代先人游玩至動情之時,一捧河水,一朵小花,一片枯葉,都會當作游玩時的紀念品。旅游是對古老文化的向往,文化是旅游的動力,旅游紀念品更是為游客輸出文化的載體。隨著經濟飛速的發展,人們不僅僅追求滿足產品功能,還愈來愈追尋其個性化。因此,我們如何設計出有特殊吸引人的旅游紀念品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且游客在游玩中,大多舟車勞頓身體疲憊,旅游紀念品要考慮容易攜帶的特點。因此,梅山剪紙作為安化地區的特色文化。以梅山剪紙為源頭,創新性設計使用方便攜帶的旅游紀念品傳播傳統文化,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1. 提取基因
如何設計?說得俗氣點,想要設計出一個大眾喜歡,心甘情愿掏兜付錢的產品,就必須要能夠吸引到游客。在內容方面,梅山剪紙有梅山教祖師張五郎、原始巫教祭祀場面、梅山人民生活“照”、門箋紙、雞蛋花、蟲魚鳥獸、以“鵝”為主要圖案的婚慶剪紙等,包括梅山地區在制作雕等一些精細作品時,都需要先用剪紙打好草稿。相比較中原地區的剪紙,梅山剪紙質樸而夸張,但又精準地把握到了細節,特別是在塑造花、云的造型時,手法更是細膩,整體畫面粗中有細。圖一為蚩尤剪紙畫,相傳蚩尤故里就在梅山,《梅山蚩尤》一書中就記載著梅山蚩尤文化;圖二為翻壇倒廟張五郎,他是梅山教神系中承載的文化元素最為復雜的一位神祇,寶慶傳奇;圖三為門箋紙,當地人會在大年三十把它貼在門楣上,是過年的必需品,門箋紙對于當地人來說有著特殊的含義,代表著對來年的期盼與祝福。
結合旅游紀念品的性質,以及方便攜帶的想法出發,運用紋樣造型和各種元素設計旅游紀念品,既要有實用價值,又要帶有吉祥寓意。圖一是梅山人物系列手機殼。此手機殼圖案具有豐富的梅山色彩,能夠吸引游客,且實用性非常高,是現代人們的必需生活用品,同時方便攜帶。圖二是梅山特色木牌吊墜。吊墜能懸掛于車上或者背包上,是梅山地區行走的廣告牌。
結語
通過對梅山剪紙的研究分析,以及對現存問題的思考,結合旅游紀念品的意義,構思設計出初步的旅游紀念品并以實物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弘揚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浪潮下,希望能可以結合當下流行元素創造更多的可能。
參考文獻:
[1]張鎏,陳飛虎,基于梅山剪紙的梅山文化園旅游紀念品設計[J].包裝工程,2014,35(6):94-98.
[2]賀秀梅.淺談梅山剪紙的文化底蘊與審美特征[J].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2014.
[3]趙瑩.淺談梅山剪紙的民俗文化內涵及審美意蘊[J].知識-力量,2018.9.
備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911527029):全域旅游背景下梅山剪紙在旅游紀念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成果。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項目(項目編號:XSP19YBZ043)的階級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