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婧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特殊教育學校 寧夏吳忠 751300)
特殊教育聾校學生的智力水平是正常的,聽力障礙是唯一阻礙他們正常學習的因素。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涉及讀、寫等訓練,教師一味通過手語教學,過程單調,效率難以提升。對此,教師必須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創新教學方法,彌補學生聽力功能上的缺陷,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游戲可以幫人解壓,可以舒緩心情,鍛煉反應力,讓人感到快樂等。耳聾學生本身就有生理缺陷,教師將游戲融入教學,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耳聾學生因聽力上存在缺陷,語言表達也十分困難,在感覺、注意力等多個方面都比不上正常的孩子。因為聽不見,課堂上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而通過游戲進行教學是為這些耳聾學生量身定制的學習方式,結合耳聾學生聽不見,好動的特點,游戲能讓他們更快地融入語文學習過程。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時,為學生進行激趣導入:同學們都見過下雨,那么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春天的雨和其他季節的雨有什么不同?針對提出的問題,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然后根據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不同點設計一個教學小游戲,引導學生利用噴水工具模擬兩個季節的雨的樣子,調動學生對新課文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細致分析,使學生融入課文,認識并會寫課文中的生字詞,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領略到課文中所描述的春日美景,深化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彰顯游戲化教學對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效用[1]。
語文源于生活,與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耳聾學生聽不見,溝通能力也很弱,理解能力也十分有限,結合這些特征,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將語文知識與他們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設計游戲,引入他們所熟知的問題,更利于他們理解語文知識。聽障學生生活區域局限,生活經驗、閱歷貧乏,這就需要我們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心靈體驗與情感共鳴,使其更好地了解、認識生活,為今后獨立生活打下基礎。因此,聾校語文生活化教學,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及課程的具體內容,創設合理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促進聽障學生語文學習的高效率。例如,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可以將教室布置成超市,并分成食品區、學習用品區、服裝區等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很多商品,并安排收銀員、服務員及顧客三個角色,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角色,開展游戲。在該游戲活動中,學生們的角色可以相互交換,每個學生都可以體驗各種角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凡是可以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師都應該讓他們自己完成,教師加以引導即可[2]。
耳聾學生的自尊心都很強,也非常好勝,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游戲競賽活動,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成功,激發其語文學習興趣。如搶答游戲,搶答一開始,學生們都非常認真地聽題,教師一出示題目,很多學生就將答案下了下來,并展示了出來。在此過程中,很多同學搶答正確了,而有些搶答錯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有因搶答正確的興奮,也有因搶答錯誤的懊惱,既收獲了知識,也體驗了快樂。比賽結束后,黃隊勝利。教師進行總結,在祝賀黃隊的同時,鼓勵藍隊平時多加練習,下次取得高分,學生聽到教師的鼓勵也重拾了信心。再如,要求學生通過“找朋友”的形式拼湊出完整的漢字,如手中拿有“草字頭”或“竹字頭”卡片的學生分別去找拿有“尹”或“牙”卡片的學生,與他們結成新的漢字“筍”或“芽”,看誰找得又對又快。這樣的識字教學打破了以往枯燥單一的模式,孩子們能在快樂的學習中打消自己的自卑心理,對漢字的記憶也更加牢固了[3]。類似的游戲活動還有很多,只要教師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他們的需求點出發,就能使語文課堂大放異彩,大幅提升教學效率。
在特殊教育聾校語文教學中,游戲教學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學生的學習可在游戲情境中得以強化,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學習、快樂學習,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資源,在進行語言文字教學的同時,有意識地滲透快樂教育,還要用良好的教學態度和方式營造健康的課堂氛圍。同時,做一個有愛心、敬業、積極向上的特教老師,成為耳聾學生的正面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