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顯榮
(黑龍江省鐵力市第一中學校 黑龍江伊春 152500)
首先,教師忽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大多教師把英語當作一門考試科目進行教學,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強制性地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和記憶,把學生的思想禁錮在課本內容的框架之中,導致學生失去英語學習興趣。
其次,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有些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一味地以教師在講臺上的“教”為主。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只學習到了理論上的知識,缺乏實踐中的應用,就形成了我們常說的“啞巴英語”現象。英語是一種靈活運用的語言類學科,需要大量的單詞積累和語法邏輯打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在溝通交流中進行實際應用。
最后,教學方式需要優化完善。大多數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方式略顯局限。內容上局限于課本大綱,空間上局限于學校教室,教學器具以黑板為主,且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容易使學生形成學習依賴,學習效不高,這樣不僅會影響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
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開始,培養創新意識首先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讓學生先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新課標中也有提到,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學業能力水平,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再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逐漸形成創新思維意識,不斷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以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這一課為例,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需要逐漸養成的,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21天好習慣養成”活動,給學生安排一些英語學習任務和良好的小習慣養成任務,鼓勵學生堅持每天完成任務,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英語能力水平。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著極強條理性、實用性,能有效幫助學習者整理思路的思維工具,它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體系,還能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記憶。英語教學中的知識內容比較零碎化、分散化,學生在理解記憶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混淆或遺漏等現象。使用思維導圖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條理性,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條理分析能力[2]。
通過思維導圖結合聯想記憶、詞根記憶、圖文記憶等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有效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效率。以詞根記憶法為例,單詞分為詞根和詞綴,給一個詞根加上前、后綴而產生另一個單詞,通過記住詞根的意義,從單詞中辨別出單詞的詞根形體,這樣即便是面對一個新詞也能明白其含義。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同詞根類型的單詞進行整理記憶。比如“a”加在單詞或詞根前面,表示“不,無,非”asocial不好社交的(a+social好社交的);amoral非道德性的(a+moral道德的)。
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主要以聽、說、讀、寫為內容。教學活動要以課本內容為中心點進行發散式教學。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課本上的內容,提升其聽寫閱讀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實踐中應用這門語言。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小組合作、情境創設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有意識地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3]。
以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搜集有關中西方藝術及流行藝術的相關音視頻資料制作成教學課件,讓學生通過更加直觀立體的形式了解課本中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課外學習量。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兼顧教學內容上和形式上的“新”,時刻更新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習慣、聽寫閱讀能力及語言應用能力,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推動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