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琳
(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學校 山西太原 030000)
近年來,科技水平飛速發展并開始進入社會的各方各面,計算機行業的快速覆蓋,使多媒體技術應運而生。多媒體技術有博采眾長之優勢,能將各種信息集中起來,且具有非常靈活的交互、共享功能[1]。在物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比較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經歷一種感性、理性和實踐以及無意活動和有意活動之間的轉變,并能使學生自然和諧地進入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能夠大大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實現認識上的不斷飛躍[2]。傳統教學的靈活性比較大,教師在用傳統教學手段講課時深入顯出,有助于教師臨場表現和有效把握授課進度,授課時還可以按照學生接受知識的多少對授課方式進行調整,能更能幫助學生掌握所學內容。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互補結合,能使物理教學模式更加優化,使物理授課過程更加活潑、形象、具體,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受生活經驗影響,學生對很多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教師利用傳統教學進行授課時,以生活情境為例進行分析,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提高學生從實際情境中歸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能力。而有些物理概念、規律難以理解,如波的干涉、簡諧運動圖像、多普勒效應、電磁場中抽象的知識和運動規律等,這些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分析,這時借助多媒體教學,利用動畫、視頻等能把物理概念及規律展示得更形象具體,便于學生理解,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難點。
在傳統物理教學中,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很多物理情境要靠想象才能理解,但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歷不足,對一些物理情境的想象會存在一定的錯誤或出入,會阻礙一些能力的提升,而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結合能很大程度地突破這一難題。
在物理教學中,常會有不便觀察的瞬時現象,如聲學中的聲音傳播及碰撞運動,它們是瞬間發生的,肉眼根本不可能觀察到細微的過程,且僅憑借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全面認識這一現象。為了讓學生認識這些現象的原理和過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畫演示,采用flash慢放的方法,慢慢展現運動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到物體間的彈性碰撞過程,降低學生想象的困難,提高課堂效率[3]。
在學習分子內部結構、認識原子核及電子過程中,傳統手段難以具體形象地描述其微觀結構,而用多媒體技術將分子的內部構造利用flash展示出來,就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在微觀世界探索奧秘的感覺,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
物理中有關運動的問題、電磁場的分布以及力的合成與分解等物理知識,對中學生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比如,講解力的合成時,兩個力的合成,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展示合成的過程,而多個力的合成,再在黑板上畫合成圖就很復雜,也不利于學生理解。而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力的合成過程的動畫,在課堂上播放出來,不僅能把抽象的力的合成過程形象化、生動化,還能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4]。
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理想實驗,如彈簧振子、單擺等,現實生活中由于阻力等原因,它們的運動都趨于減弱直至停止,不利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運動規律。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解決這類問題。教師在課堂上先進行具體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分析物理現象,想象出理想化的情況,并運用多媒體手段制作動畫展示出來,讓學生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矛盾,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目,在物理課堂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只有在實驗中才能發現真實的規律。傳統教學所做的實驗是真實實驗,真實實驗可以使學生親自動手并分析實驗過程,能夠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但由于中學實驗器材和空間的局限性,一些實驗在傳統課堂上無法真實地展示,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模擬的物理實驗形象生動地展示在課堂上,讓學生身處在具體、形象的氛圍中,這樣能很好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應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互補性地結合起來,二者相輔相成,協調合作,優勢互補,使課堂教學更加多樣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